在高派现现象的背后,隐藏着道德危机
年报一出,流言四起。用友的股东大会还未开,有关王文京将可分得红利3321万元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以至于有人发出“妖魔化王文京”的惊呼。是不是妖魔化王文京,为什么是王文京而不是别人,颇耐人寻味。
王文京何其幸运,创业阶段成功地创出用友软件(相关,行情)的品牌,扩张之时在国家十八号文件出台后,一举成为迄今为止软件行业唯一通过发行新股在国内上市的公司,同时也是第一家在核准制下发行的股票,创下了发行价和上市开盘价之最。
让旁观者稍有遗憾的是,用友上市之后,人们关注的焦点似乎不再仅限于其是否是ERP市场上领袖或者技术领先者,人们更多的听到的是对其投资于证券与国债的质疑,是对其技术与业务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
这一回,关于用友的舆论,没有聚焦于其主营业务,而是关注其利润分配的最大受益者,不能说不是一种新的遗憾。分了税收返还?
用友分红,表面看来,在现行的国家证券制度下,的确合法合理,从数字上看,也没有把去年的利润全部分完。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用友分红的纵深,还是让人感受到一些制度与法规以外的愤然。
王文京说用友分红合理合法,大家不妨关注一下用友拿出来分红的都是些什么钱。依据用友2001年年报,其全年主营业务33348万元,净利润为7040万元,其中募股资金存于银行的利息收入占1316万元,换句话说,其主营业务当年获得的盈利是5724万元。同样依据其年报,其2001年度的分配预案是每10股派现6元(含税),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募股资金存于银行的利息收入,其当年的业务利润不足以支撑这个分红方案的。
还有更紧要的,据用友年报披露,用友公司及其所有分公司享受的都是国家扶持软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其增值税率为6%,而不是通常17%的增值税率。照此计算,在用友不到6000万元的主营业务利润中,国家税收优惠所做的贡献多达3668万元,换言之,如果没有税收优惠政策,用友的主营业务利润只有区区2056万元。至于用友年报中披露的另一点,其绝大多数绝对控股子公司,包括武汉用友、广东用友、深圳用友、重庆用友、安徽用友、北京用友华表、北京用友通宝等,去年的业绩全都是亏损,更不足道为人知了。
这样看来,用友慷慨分红,实际上相当部分来源于国家税收返还。而国家的政策是鼓励软件行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如果都象这样把税收优惠带来利润一股脑分掉,是否偏离国家产业引导的初衷?国家还有必要给企业这样大的优惠么?
大家批得最多的一点是,假定用友能长期有此优良业绩,有此丰厚的分红回报,王文京两年拿回全部投资还有多,而二级市场上的股东最快也要133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资,而在用友的净资产中,二级市场上股东仅有25%的股权,对净资产的贡献率在90%以上,然而得到的收益却只占25%,悬殊惊人,太不公平。其实,只要是游戏规则之内的事情,就无所谓公平与不公平之说。需要关注的还是规则以外的更深层的动机。大股东信心不足
用友的大股东为什么会如此高比例分红,急于收回投资,说到底还是一个信心的问题。在美国,IBM快百年了,至今人们谈论的仍然是其技术、是其服务,是其在IT行业上市公司中高高在上的股价与惊人的业绩,而长期投资其股票者均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美国证券大师彼德·林奇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五十年前买了一万元肯德基股票的,今天都早已价值百万以上了。对比用友的所为,固然有其法人股不能流通变现带来的急躁心理,但也许深层的动机更有可能是对一个企业能否经营50年,对其所在行业现在享受的优惠政策能持续多少年的担心。利用制度缺陷?
如果说中国股市上独有的二权分立是一种天生的缺陷,那么合法地利用制度缺限赢得最大的发展空间不失为一个有理想的企业的明智之举。花了太高的价钱买来流通股,眼下股民只能怨自己太傻,或者投机心理太强。但大股东声称不与二级市场配合,并不意味着不必关注流通股东的利益。
其实,没有人妖魔化用友。高派现的企业也不只是用友一家。在现行的证券制度安排下,没有比做中国上市公司主要发起人更快捷、便利又合法的暴富机会了。但是,如果凭借对积习已久的现行制度缺陷的熟知和对规则应用的娴熟而恣意作为,至多只能算是小聪明,毕竟不是大家风范。因为在高派现现象的背后,隐藏着道德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