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外资参股、交通保险谋求返乡、交通证券和交通信托加盟“回家路”,一系列的动作印证了交行的雄心壮志
正当交通银行有关负责人近日公开透露引进外资参股是今年交通银行改革的重头戏之际,交行已在悄然进行着另一场资本“阳谋”———刚刚满岁的交通保险正在为返乡而谋求通行证,而交通证券和交通信托加盟“回家路”已是可预料中的事。早前迫于分业经营政策而将海通证券和太平洋保险隔离的交行如今正图谋重构金融帝国梦。交通保险要打头阵
交通保险的设立本身可能就是交通银行早已谋定的一步棋。2001年4月,交通银行斥资1亿港元投资的交通保险在香港落户。这是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首家由中资银行在港投资成立的保险公司。交通保险虽迟于中银保险而诞生,但仍有便利的可用资源:交通银行香港分行遍布港九的40家支行和其他机构成为交通保险扩张的触角,并为交通保险开放着客户资源。
弹丸之地的香港自然不是交行进军保险业务的主战场。香港不过是交通银行走向多元化之路的一步棋而已。于是,交通保险在诞生之日起便抱定了回家目的。该公司行政总裁关浣非指出,公司向内地市场发展也有优势,因为交通银行有庞大的业务网络,而且其在资金方面绝对不存在问题。他更透露,短期内公司会于内地开设办公室,迈出向内地市场发展的第一步。有关人士还称,首先考虑的地点是上海和广州。这是自然的选择,因为上海是交通银行的总部所在地,而广州则毗邻香港。
一位与交通保险高层较熟识的业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交通保险正在申请“回国”的通行证。但估计近期获批的可能性不大。虽然其业务和资产规模均无法与中银保险相提并论,但交通保险回家必将成为事实,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一家外资保险公司驻华首席代表分析认为,交通保险虽然注册是在香港,将被视同为外资机构,但它毕竟是纯中资机构,享有一定的特殊待遇。进入大陆并不是难事。如果交通保险获准回家,交行的金融帝国大厦将现雏形。渴望重构金融帝国
时间如此的巧合无法不令人猜想。在金融混业的年代,交通银行也曾构建了一个金融帝国:海通证券和太平洋保险。目前海通证券和太平洋保险已各自成为业界的翘楚。然而迫于分业经营的政策,交通银行与其它多数金融机构一样未能逃脱政策的大棒。1997年和1999年,海通证券和太平洋保险先后脱离交通银行。交通银行帝国只余银行一枝。
然而,混业经营始终是交通银行的梦想。在海通证券和太平洋保险相继离去后,交行在1999年和2000年先后在香港投资成立了交通证券有限公司和交通银行信托有限公司。证券、信托和保险将与商业银行一齐支撑起交通银行的金融帝国。交行渴望着重温分业之前的辉煌。可以预期,随着中银国际、中银保险、工商东亚等相继回家,交行在香港试验田中的种子也将踏上回家路。
但是,业界人士指出,交通银行要实现中行和工行的理想短期内也许并不现实,因为交行及其在港所有机构的实力远远不及后者。交通证券的注册资本仅2500万港币,且在港默默无闻。记者致电包括工商东亚等中资机构在内的香港一些著名的证券公司,却均对交通证券不甚了解。交通证券更没有自己的网站。交通证券可能只是一家经纪类公司,并没有投行业务。内地的券商再小,注册资本也不会少于1亿元。即便交通证券获准进入内地,也面临着巨额增资问题。
但也有业内资深人士称,如果交通保险和交通证券获准回国,其牌照资源和交行客户资源将极具价值,增资也许不成问题。更何况,如果交通银行引进外资参股成功,实力强大的外资股东将助交行尽快搭建帝国。现实和梦境正同向行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