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姜国芳/文
在中国证监会批准瑞银华宝、野村证券、摩根斯坦利、花旗环球金融成为QFII之际,在经历了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瑞银华宝签署代理协议而成为第一家QFII业务境内代理商的过程之后,对于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所产生的影响,我个人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考。
QFII,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是中国政府履行证券业入世承诺,加快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一方面,中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中国证券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另一方面,与通过在境内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间接性市场准入方式相比,《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QFII)的实施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更为直接、更为自主的市场准入方式。因此,尽管现阶段《暂行办法》的资格认定标准较高、投资范围设定较严,众多境外机构依然热情高涨,除4家获批外,还有近10家处于申请待批阶段。已经获批的,正在加紧做好入市准备。借鉴国际经验,QFII制度的推行和完善必将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快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对市场投资者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QFII的直接意义,在于市场增量资金的流入,估计到今年年底,国内QFII的资金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同时,QFII的意义,又并不仅限于资金数量的大小。短期内,与约1.5万亿的流通市值相比,QFII的市场占比将低于0.8%,影响力比较有限。但是,具有全球视角与国际经验的世界顶尖机构投资者通过QFII制度的安排在市场中的出现和参与,其本身就赋予了中国证券市场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在国内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的背景下,QFII无疑丰富了投资者种类,加快了投资者结构的调整。
对市场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产生深刻影响
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的变迁受到市场发展阶段和投资者背景的共同影响,"百花齐放"的基础是"百花",市场在不同投资者群体的博弈中趋向于动态的平衡。目前,机构投资者对国内证券市场的影响已日益增加,但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还带有许多新兴市场的痕迹。QFII的导入,将使流动性、成长性、禀赋垄断性、行业地位、分红、公司治理结构、少数股东利益的保障等要素成为价值判断和价值挖掘的主要指标。坚持3至5年的中长线投资、进行行业配置和产品配置的组合化投资以及注重风险管理的盈利模式和价值型投资理念,将为更多的国内投资者所认同。短期来看,由于QFII资金量有限,对整个市场的价格结构和市场均衡的影响较为有限。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的变化有助于抑制市场的过度投机,调整市场价格结构,增加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减少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和与宏观经济的背离程度,提高市场发展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
对证券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产生深刻影响
从我国台湾地区QFII实施的情况来看,目前台湾地区QFII的交易量占比约为8%,QFII资金约为总市值的10%。若以此比例来估算大陆市场,QFII未来投资额的不断增长是可以预见的,未来5年中,QFII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资金很有可能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根据现阶段《暂行办法》的规定,每个QFII只能委托一个境内投资机构进行境内证券投资管理。这就决定了券商在QFII业务的竞争中体现出很强的排他性。仅QFII所带来的经纪业务一项就相当于增加了一家大型营业部。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获胜的关键在于国内券商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能否满足QFII的需要。瑞银华宝对申银万国开展尽职调查的内容涉及公司财务状况、治理结构、销售能力、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支持、差错处理等方方面面。券商必须加快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调整来尽快适应这种变化:
第一,券商必须加快产品调整和组织结构调整为QFII提供专业化服务。综合一级市场的IPO业务、并购业务、债券发行业务,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以及研究咨询业务的优势,紧密围绕QFII的投资理念和需求进行产品配置的设计和调整。加大研究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按照国际惯例改造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加大对政策、法律、行业、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推出英文版产品。同时加快组建以跨部门团队协作为主导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第二,券商必须加快内控制度的完善取得QFII的信赖。在内部风险控制、客户利益保障机制、交易清算系统的适应性等环节上,尽快适应境外投资者的需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有效保障QFII的利益。
第三,必须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适应未来更大范围的国际化竞争。按照世界资本市场运作的国际惯例以及境外机构的经营理念,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规范业务方案,训练员工思维方式,提高业务运作水平,尽可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促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内市场在信息披露、监管机制、少数股东利益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QFII的导入将加速这些薄弱环节的完善。QFII投资理念对市场的渗透,会促使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提升经营业绩,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重视对投资者的回报和少数股东利益的保护,从而促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创新和发展
QFII、社保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的入市将对市场交易制度和产品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期降低风险和增加流动性。
一是要增加交易品种,增加低风险类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改变交易品种发展失衡的现状,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
二是要增加交易手段,加快指数期货、做空机制等避险工具的研究和推出速度。
三是要增加市场层次,加快分层次市场的建设,为今后QFII制度的扩大实行提供更多的市场选择,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层次的融资需要。
向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提出了挑战
QFII制度的实施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与境内投资者的整个交易过程由券商来实施不同,按照《暂行办法》规定,QFII的交易将分别由券商和托管行共同实施,资金的调度、结算由托管行执行,证券交易则委托境内券商办理。在我国《证券法》禁止透支行为和金融企业严格实行分业经营的前提下,托管银行作为交易资金检验与核对的专门机构,充当至关重要的职能。因此,必须有效构建券商、登记公司、交易所及银行系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各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密切合作,增强必要的信息沟通,构建一套有效的QFII交易、监管平台,涵盖交易流程、清算、风险控制等多个层面。否则,各系统中信息的不对称将容易引发监管和责任认定问题。同时,QFII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制定受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加大,监管者制定政策时还要考虑到国际因素,处理不当将会增加系统性风险。
作为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QFII制度的实施无疑将揭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新的一页,其所产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深刻的。作为市场参与者,在对其有深刻认识之余,唯有顺势应变,调整经营理念,加快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完善内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才能在中国证券市场加快国际化脚步的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