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七砂的重组肯定动作过大! 11月25日下午,记者就重组事宜询问ST七砂时,董秘办公室的有关人员不知是由于激动、亢奋还是由于对于重组预期感到郁闷、无望,快速的语调中夹杂着一丝方言: “我们正在进行重组”。这句话之后,电话彼端听到的是电话机被重重地摔了一下。 惊愕数秒之后,突然明白过来:ST七砂的重组似乎正在经历着一种阵痛。而这种阵痛,也似乎伴随着ST七砂的茫然。 ST七砂谁来买单电力资产充当主角? 时间正在摧残着ST七砂最后的生命。挽救其最好的办法已经别无选择,重组是惟一的有效途径。 而来自七砂集团办公室的声音又再一次表明,七砂的重组也仍然存在未知数。集团办公室称,对于有关ST七砂重组的事情,要向股份公司(即ST七砂)求证,他们是重组的直接当事人。而集团不清楚具体的运作方式。 真的不清楚吗?其实七砂集团很清楚:七砂集团欠ST七砂的1.01亿元应收账款,而ST七砂的总资产不过是4亿元有余而已,这笔欠款截止今年10月31日仍未支付。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集团公司把ST七砂推向深渊。 面对难以挽回的败局,七砂集团将持有ST七砂的国有股权进行了转让。 11月8日公告称,七砂集团将所持6961.33万股国有股股权划转给贵州达众磨料磨具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之中。 “即使国有股权很顺利地转让完毕,ST七砂也很危险,仍将面临着暂停上市的风险。毕竟,所剩时间非常有限了。”湘财证券研究员王合绪分析说。 眼下,七砂集团股权转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谁能使ST七砂在最后时刻保住身家性命而不至暂停上市。显然,七砂集团肯定无回天之力。 资产管理公司介入上市公司重组,也有前车之鉴。此前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重组渝钛白的成功而成为典范。新成立的贵州达众公司主营业务也与ST七砂类同,还有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实力背景多少也给投资者一些想象的空间。 但这仍然是市场人士的猜测和一种心理预期。而另外一种不同版本的说法,在业内开始盛传。 据消息人士透露,ST七砂将要置入的优质资产很可能是电力方面的资产,贵州达众虽然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并不一定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置入优质资产的一方则是第二大股东国投机轻有限公司。 国投机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机轻)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开)的全资子公司,于1996年成立,注册资本是27000万元,属国有独资。经营范围是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业、轻工业、纺织工业的投资开发与生产等。其持有ST七砂15.27%的国有法人股。 国投机轻自1999年开始活跃于证券市场上,截至今年上半年,相继持有ST七砂、青山纸业、一汽四环、徐工科技、苏威孚B、威孚高科等上市公司的股份。 值得回味的是,国开投前不久入注湖北兴化,把优质的电力资产注入了上市公司。种种迹象表明,国开投的电力项目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加速前进。虽然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占全国电力资产的50%,但国开投将会向另外50%的市场份额发起猛攻。 “国开投的全资子公司国投机轻,只不过是国开投的一枚棋子,而这枚棋子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此役再成功入主,无疑为国开投又扫清了一些障碍,多了一些坚实的基础。这也符合国开投在电力市场的战略步骤。从国开投的背景和贵州达众的背景比较而言,前者显然更有优势。”尽管股东与ST七砂方面三缄其口,这只是业内人士的猜测。 巧合的是,这种猜测与消息人士所透露出的如出一辙。有分析师认为,ST七砂如果真的注入电力资产,这种投资预期倒也是值得关注。 七砂集团致命一击“缓刑”ST七砂路向何方 七砂集团的拖欠款达到了ST七砂总资产的四分之一。有意思的是,在历年的年报中,ST七砂都明确地向投资者表明,与控股股东在“三分开”方面划清了“界线”。当真正危在旦夕的时候,大股东就暴露出了真实面目———都是大股东惹的祸。 ST七砂除1998年上市当年以每股收益0.07元向投资者有一个说得过去的交待之后,便开始一路走低,去年更是每股收益亏损0.27元。 按最新公告显示,七砂集团尚欠ST七砂1.01亿元人民币未予偿还,这也直接导致了ST七砂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但是,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1998年底ST七砂的应收账款为1.31亿元,而这个数字比期初(1997年末)仅增加0.5%。也就是说,公司上市之前的应收账款一直高居不下。如果这些应收账款与集团公司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表明七砂集团与ST七砂在账务方面有着历史的渊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这致命的一击,在连续亏损三年之后格外显眼,这直接决定着ST七砂的生死存亡。 这致命一击已不仅仅是发生在ST七砂身上的故事了。ST春都、ST幸福、ST猴王等,都被集团公司拖得体无完肤。而上市公司却极力在掩饰着一种伤痛,甚至是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使然。 暂停上市的办法,对于走向穷途末路的上市公司是一个缓冲的平台同时带有一定的诱惑力。 对于ST七砂,同样在暂停上市之后可有一个迂回的空间。而这个“缓刑”的过程,对于上市公司是一种重生、再造,甚至是巨大的代价。 武汉证券的余凯 分析认为,公司的迹象表明,ST七砂目前为重组正在做着最后的努力。尽管暂停上市之后仍有一个缓冲期,但谁都不愿意进入暂停上市的阶段,而这也是多方都在努力的攻坚阶段。 ST七砂将到底走向何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优质资产注入?给ST七砂将带来怎样的转机?“国投系”年底还是年初将会再次诞生一个嫡系?这些相互的询问只能等ST七砂慢慢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