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理财依然热 延期风险不容忽视
http://business.sohu.com/
|
|
尽管去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因受股市大幅回调影响而饱受争议,但种种迹象表明,上市公司今年依然对此情有独钟。据初步统计,今年前4个月有近30家上市公司公告进行委托理财,总金额约22亿元,平均每家委托理财的金额超过7000万元,这一数字丝毫不逊色于去年同期。另外,上市公司将委托理财延期收回已成为一种趋势,导致委托理财总额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在去年委托理财收益缩水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为何仍然趋于活跃?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由于上市公司实业投资是分阶段投入的,客观上造成部分闲置资金;另一方面,从今年1月底以来股市回暖,赚钱效应对不少上市公司具有相当吸引力。而且,今年来多数公司成功回收了去年的委托理财资金。仅今年1月份,约30家公司共收回约25亿元的资金,同时获益1.28亿元。 吃了去年股市不景气的亏,如何进行风险控制成为今年委托理财的关注重点。有半数上市公司称,委托理财的投资方向将是国债,包括购买国债、国债回购等。有上市公司高管认为,相对于股市二级市场来说,国债投资风险明显较低。同时,今年国债市场趋于火爆,有望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 另外,保底收益依然普遍存在。如外高桥(相关,行情)在一笔5000万元委托投资国债中,受托方承诺年收益率为9.5%,如实际收益率不足将予以补足。即使没有保底收益,不少公司对委托理财的收益率仍然有较高期望,最低的也达8%。如首创股份(相关,行情)拟在一笔1.5亿元的委托资产管理中约定,委托资产年收益率小于或等于8%时,不计提业绩报酬,大于8%时才计提报酬。 引人关注的是,除新增委托理财外,不少上市公司的原委托理财无法按期收回。西部一家上市公司1月初称,一笔4000万元的委托理财只回收400多万元,余额延期6个月,而该公司的另一笔3000万元的委托理财更将延期1年。初步统计,目前延期委托理财约占去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总额的三成。 业内人士认为,不得已的延期委托理财隐藏着相当大的风险。委托理财的受托方大多是投资、顾问和实业,一般而言其注册资本金均较低,这决定了其风险承担能力有限。一旦风险无法控制,这些委托理财就难有保障。因此不得已的延期委托理财,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已有较长期限的应收账款,其回收前景不容乐观。首季报告显示,部分上市公司已因此计提了大量准备金。
|
2002年5月15日14:06 |
|
|
个股资讯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