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对象: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资产;有稳定预期盈利的资产;乏人问津的资产
几十年来,沃伦·巴菲特已成了股市"金手指"的代名词,他对美股的影响力,堪称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以及美国历届总统齐名。他的价值投资风格被广为模仿,他管理的旗舰公司的年报被广为传阅,俨然被奉作投资圣典。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年,尽管股市已比高峰期大幅缩水四成,但以价值投资闻名的巴菲特仍然"不买账",用他的话说,"尽管股市泡沫已爆破,现在投资股市的时机远胜于1999年,但上市公司的股价仍然不便宜"。
因此,市场对于巴菲特频频收购企业而非投资股票的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从2001年初开始,巴菲特先后进行了9项大收购,共斥资60多亿美元。从行业上看,主要以电讯和能源等低潮行业的公司为主,收购策略仍是"专拣潜在价值可观、物超所值的资产"。例如,他动用1亿美元向光纤网络公司Level 3购入1亿美元的可换股债券,斥资9亿美元向问题企业Dyney能源公司购买天然气输送管,与雷曼兄弟公司向濒临破产的能源公司威廉斯公司提供9亿美元贷款。但如果投资者要全盘效仿巴菲特的投资手法,则有"东施效颦"之嫌,因为巴菲特向Dyney购买输送管的价格比Dyney几个月前向安然公司支付的价格低6亿美元,这显然并非私人机构投资者所能及,因为巴菲特此次购入的并非股票,而是大把债券和实物资产,前者在公司破产时有优先获得清偿资产所得的权利,在公司业绩好转时,可以获得利息等收入。从这一招也可看出巴菲特一向的投资策略:买入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资产,等待时机择日售出获利。
其二,巴菲特偏好有稳定的预期盈利的资产,这从近两年他收购成衣生产商嘉伦、相框生产商阿尔贝卡等可略见一斑。另外,"人弃我取"也是巴菲特的一大癖好,在他看来,收购乏人问津的资产容易拿到好价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