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以来,在证券投资基金组合中债券投资一直处于不太重要的地位,而债券投资所创造的收入也相当有限。截至2001年年底,所有基金投资债券所创造的收益仅为13.72亿元,与股票投资收益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随着股票市场暴利时代的结束,基金开始将一部分资金转向债券市场,而南方基金公司准备推出的宝元债券基金充分表明,基金业对债券市场的看法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通过研究过去四年基金债券投资行为,我们发现,不同基金公司对债券投资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债券投资收益差别较大。
基金中的债券高手
我们重点考察了22只主要基金1998年以来的债券收入情况,这些基金运作时间一般较长,而且规模较大,其债券投资的总体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整个基金业。
在所有基金公司中,华夏公司和华安公司的债券投资最为突出。华夏公司旗下的兴华基金四年来的债券投资总收入高达1.16亿元,位居基金的榜首。该基金债券投资的优异表现主要得益于1998年的超常收益。那年其债券投资收入达到6136万元,而且全部来自买卖价差收益,大大超出同期其他基金的赢利水平。兴和基金的2001年债券投资收入为6277万元,位列当年所有基金的前茅。
2000年以前华安旗下的安顺基金和安信基金在债券投资方面表现并不突出,但从2001年开始,它们加大了对债券的投入,从而在债券投资收益上后来居上。当年,安顺基金的债券投资收入领先所有基金,而安信基金的债券收入也在20亿规模的基金中位居首位。
有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到基金债券收入的高低:其一是投入规模。安顺基金2001年债券投资规模从2000年的6.2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12亿,增幅接近100%,从而直接导致了债券收入的急剧提升。天元基金凭借其15亿元的债券投资规模创造了在基金名列第四的债券收益。其二是操作水准。兴和基金2001年债券投资规模仅仅比2000年超出40%左右,但创造的收入是2000年的4倍。而有些基金虽然债券投资规模增长幅度较大,但收益并没有同步增长。它们在把握买卖时机上可能稍欠火候。
不同基金债券收入构成呈现极不相同的特点。从四年整体情况来看,兴系基金债券买卖价差收益在债券收入占有较大比重,安系基金亦如此。而金系基金和元系基金的债券收入构成中则以利息收入为主。而一般而言,债券二级市场收益高的基金,其债券整体收入亦处于领先水平。这说明,即便是债券市场,二级市场操作水准也影响到收入高低。被动地以债生息不如频繁地高抛低吸。
基金债券投资比重逐年提升
1998年证券投资基金诞生之初,债券在基金投资组合中的平均比重仅为10%左右。但债券比重低并不完全是由于基金买入量太少。一个重要原因是,兴华基金和安信基金在年底结算日之前卖空了所有国债。它们的这种做法表明,当时一些基金并不太愿意长期持有国债,比较看重短期的买卖价差收入,不太看重长期稳定的利息收入。而1998年正是降息次数多、国债市场价格涨幅大的一年。
随后几年基金债券投资比重一直保持稳定上升态势。1999年除少数基金之外,基金债券投资基本在20%左右的水平。2000年投资比重整体上升,但内部差距开始拉大。安顺、安信、兴和和兴华等基金大大降低了债券投资比重,而同时它们的股票投资比重达到空前的高水平。但裕元等基金却大幅提高了债券投资比重。
2001年是基金债券投资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年。从整个50只基金的情况来看,债券投资已经上升到占净资产三分之一以上的水平;而其中有16只基金投资比重超过40%,3只基金投资比重超过50%。债券快速投资增长的背后,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新基金大量入市场。去年9月份以后,一批基金进入市场发行或扩募,基金资产规模大幅增长。股票市场当时处于调整时期,债券市场自然而然成为基金闲钱的集散地;二是新股发行节奏放慢,迫使老基金将大量申购资金投入到债券市场。
在老基金中,债券投资比重提升最大的要数天元、普惠、安顺、安信、景宏等基金。这与它们下半年减少股票投资比重是一致的。
一增一减之后,天元、普惠这两只基金的债券投资比重甚至超过了股票投资比重,这种现象是以前几乎没有出现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