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海交大南洋(相关,行情)股份有限公司(600661)董事会通过了出让深圳文正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的议案。
受让方和交大南洋可以说是亲兄弟,都被上海交大产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所控股。
本次交易完成后,交大南洋还持有文正明公司210万股权,占其总股本的17.07%。
投资皆因师生情
文正明公司其实成立得很早,在中国股市开始发展后的没几年,几个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热血青年,看中了证券业交易软件这个诱人的“奶酪”,用自己的智慧、冲劲和仅仅3000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没多久,他们的第一个作品DOS版电话委托交易软件诞生了,这在当时几乎是同类产品中最好的软件,在经历了艰难的市场推广期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辉煌。
到1999年,该公司证券委托系统类产品已在全国3000多家证券营业部中的400多家证券营业部中得以广泛使用,产品的市场平均占有率为17%,,且当时合同订单正以每月近30%的比例递增。
2000年,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首次参展的文正明遇到了交大南洋,同为上海交通大学的那份浓厚师生情谊显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魔力,据交大南洋的一位董事介绍,双方几乎在一个月内就达成了合作意向并签订了一份1575万融资扩股协议书。
欲速则不达
2000年底,在得到了1575万元的投资后,文正明开始向他们下一步的目标进发,那就是争取在国内创业板上市。
于是,技术发展中心、市场总部、技术总部,及在北京、西安、沈阳、哈尔滨等地的办事处被迅速建立起来。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和朗讯、华为等知名IT企业合作开发Unicentcr多功能客户服务中心和Call Center(呼叫中心)。
根据当时文正明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该公司到2002年总营销额预计可达到1.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可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资产规模可达到5000万人民币。而这一切都为了一个目标:在创业板上市。
但是文正明的步子似乎迈得过于大胆了。
不久,国内创业板暂缓,全球IT业的退潮也波及到了国内,证券业软件竞争加剧,软件利润猛跌,而2001年下半年的股市大挫让券商勒紧了裤腰带的同时,更勒上了仅仅依存于证券业的文正明的脖子。但此刻,文正明的雇员却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光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办事处就不下30个。
急剧减少的收入背负不起沉重的运营负担,2001年,注册资本才1230万元的文正明居然亏损达千万。交大南洋1575万的投资一半以上丢在了水里。
是弃是留
面对让人难以接受的投资结果,交大南洋立即入主文正明,随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简冗余的组织和人员,并节省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在改组期间,交大南洋的高层主管曾表示,尽管先期投资的结果并不理想,但不妨碍南洋对文正明将来发展的信心,交大南洋也一定会继续对文正明的发展尽自己所能给予支持。
但从目前所发布的公告来看,交大南洋在继续留意和关注文正明发展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后路,而转让其所持的2/3股权就是一例。
当时,交大南洋按每股人民币2.5元价格,以现金方式出资了1575万元认购了630万股。在一年多后,以每股2.5元的价格转让了420万股。对于交大南洋来说,收回了当初投资的2/3,还留有210万股仍然可以做股东,还可以静待文正明在变革后的第二次辉煌。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这可能是交大南洋目前最好的心态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