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战略看,这两家银行目标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现在花旗依赖特有的技术优势,汇丰银行则仰仗天生的本土优势
如果你有10万美元,可以在全球各地标准的“花旗银行贵宾理财中心”享受“国王般的招待”——从门口的服务员指引下路过标有蓝色标志的ATM自动取款机,穿过一扇金色的门,在一个全部铺上金色地毯的宽敞客厅里,在被花旗银行特有的金色油漆刷得锃亮的躺椅上,会见你的“私人财务经理”。
花旗银行已经在中国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建立了分支机构。虽然目标是鼓励发展远程银行业务活动,使银行职员能够腾出手来开拓市场,但是,中国人愿意亲自跑银行的还是很多,尤其是富裕阶层。他们很多人并不喜欢在网上理财。
所幸的是,中国人可以享受的富丽堂皇的理财中心不只花旗一家。同样“野心勃勃”的汇丰银行已经在内地设立了四个理财中心,其豪华度、舒适度、服务之周到以及服务产品的种类,与花旗几乎不分伯仲。
一对“老冤家”
香港是汇丰银行大本营。不过,花旗银行占领市场的欲望并不在乎汇丰银行的本土优势。不久前,为了在香港扩大个人银行业务份额,花旗银行决定出售130亿港元按揭资产。花旗银行环球个人银行服务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廖礼芳明确提出,花旗出售楼按业务后,将更专注拓展私人贷款及消费信贷业务。
但是,对于花旗银行个人业务的关键手段——理财中心的标准化,花旗遭遇了汇丰银行的模仿和追击。在香港,汇丰银行拥有200个营业所,花旗银行只有19个。汇丰银行大胆采用了花旗银行的“金色服务方式”,迅速赶超了花旗的客户数目。近几年中,双方争夺高端客户的较量从未停止过。
今天看来,汇丰银行势必领先花旗一步享受到CEPA的好处,率先经营人民币业务。对此,廖礼芳表示“花旗有兴趣经营人民币业务”,如果只有在港注册的银行才能受惠,花旗不排除在香港注册的可能。
花旗在中国各大城市设有5家分行,汇丰却有9个,分别设于北京、大连、广州、青岛、上海、深圳、天津、武汉及厦门,一家支行设于上海浦西,两家代表处设于成都和重庆。它也成为目前在内地开设机构最多的外资银行。
攻防战术差异
在网点扩张上,双方的态度并无不同。花旗CEO桑迪·威尔一年前访华时说,希望未来在中国拥有300家分行。但在扩张的战术上,两家银行又稍有不同。
花旗在整个美国境内所开设的分行也不过300家。它并不是靠网点激进式的扩张去征服亚洲。汇丰银行则不同,其业务75%集中在亚洲,近年一直采取兼并收购等激进的方式进入其他地区市场。汇丰在中国的收购意图远比花旗强烈,过去数年与多家商业银行进行过接触。
在个人银行领域尤其是信用卡方面,汇丰与花旗姿态几乎无异。虽然汇丰早在2001年便参股上海商业银行,花旗今年1月才参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但由于审批等原因,双方目前均未在中国内地直接发行人民币信用卡。不过据最新消息,花旗银行可能于明年首季推出面向中国普通市民的人民币信用卡,其动作又似乎快于汇丰。
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汇丰银行一直占世界领先地位,长期努力试图在中国建立整个亚洲的后勤保障中心。它最近透露,计划2003年在香港地区裁员330人,并准备在中国内地新增500个职位。
花旗为专利而后悔
花旗一向善于在技术上超越同侪。例如在台湾,花旗把具有较高收入的中层管理人员作为“特殊顾客”,为他们提供支票账户、周转卡、晚餐卡、特别服务“花旗金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财富管理银行”在台湾已有16年的历史,花旗银行是其最早的引进者。花旗银行一直在为过去没有为“财富管理银行”服务模式注册专利而后悔。
最近,花旗新推出了“360度财富管理”,强调“在家上网,资产管理更实时”的理念。花旗银行认为,财富管理客户的年龄在下降,三四十岁的白领不在少数。这些人习惯使用网络,应变能力强,这套系统可以依个别需要,设定客户专属的网页。
汇丰银行今年上半年财富管理业务收益比去年同期增加31.7%,达到32亿港元。6月,汇丰和戴德梁行咨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联手提供“一站式”的楼宇买卖及租赁服务。
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总裁叶迪奇称:“由于海外投资者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外币购买物业及借入按揭贷款,内地地产市场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凭借汇丰的雄厚资本及在外币交易市场的领导地位,本行能为客户提供具竞争力的息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