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20年前,一提到民营经济或民营企业,人们往往会想到开档口、摆摊的个体户,或是作坊式的街道、乡镇小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广东的民营企业,不但产业规模庞大,而且经营范围渗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不少以前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行业,现在已经看到民企越来越活跃的身影。 高科技民企如雨后春笋 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型发展,是这两年广东民企产业调整的主导方向。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陈海燕介绍,到2001年底,广东民营高新科技企业574家,占全省高新科技企业总数的几乎“半壁江山”。民营高科技企业持续13年高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都在30%以上。广州新太集团、佳都集团,深圳海王集团等一大批民企年产值都超过10亿元。 在PC产业里,近年来,以广州七喜为代表的广东民企开始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在技术、资本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七喜老总易贤忠硬是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站住了脚,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冲进全国PC业前十名,并成为其中惟一的民营企业。 广东的软件业曾长期落后于北京。这几年,在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引导下,广州、南海等地的软件园蓬勃发展,一大批民营软件企业超常规发展。目前广州天河软件园的总收入已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位居全国第二。在园内,中望、新太等一大批民营企业成了广东软件业发展的主力军。 广东民企不断入“禁区” 这几年随着地方政府解放思想,“敢为天下先”的广东民企不断向新行业、新领域进军,并不断在以前所谓的“禁区”里频频吃螃蟹。 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国有资本的天下。这两年,在房地产业赫赫有名的广州民营企业———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开始把触角伸入到这个曾对民企完全陌生的领域。早在1999年,珠江投资就参股广惠高速公路的建设,之后,又介入了新丰江供水工程、广深二线等重大工程的投资建设。当地政府对民营资本进入这些领域非常欢迎,这充分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民营资本吸引进来搞基础建设,可以减轻政府的投资压力。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教育一直是由国家投资兴办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民办教育在广东蓬勃发展,不但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办学模式和产业经营上,民办学校也走在了改革的前面。广州的信孚教育集团率先在国内教育界推出了连锁经营模式和教育经理人的概念。几年来,通过全资创建、租赁、收购、承包等资本运营方式,拿下了广东多个县市的幼儿园、学校冠名,集团迅速发展成为拥有26个教育实体、近万名学生和800多名教职工的教育集团,有自己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让民企进入更广阔天地 不过,相对于国有企业,目前民企的市场准入门槛还是偏高。在刚刚结束的广东“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提议,要让民企进入更多的行业、领域,真正实现国民待遇。 目前民营企业在许多领域的市场准入还受到限制。在邮电、电信、医药、卫生、旅游、劳动中介等方面,民企进入的渠道还不畅通。广东某市曾做过一项调查,国有企业可以进入的领域有80多个,外资企业60多个,民企只有40多个。 谈及此,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健深有感触。他说,现在民营企业家最需要的就是一视同仁。拿教育为例,民办学校的优势是效率高,可持续发展力强。但在招生权等方面,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比还受到歧视。 以前是民企自己吃螃蟹,现在到了政府推动民企进入更广阔天地的时候了。此次省“两会”上就明确提出,要在交通、电力、信息、旅游、中介服务、城市公用事业等行业让民间资本参与,要为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创造有利条件。 有了政策扶持和政府推动,广东的民企正进入更加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广东|民企",共找到
88,199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