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兴: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下午好! 在亚洲资本论坛组委会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在各位嘉宾和朋友们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今天,我们汇聚到这独具太平洋热带风情的天宁岛上,召开亚洲资本论坛第六届年会。值此机会,我谨代表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苏州市人民政府,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的问候! 大家还记得,去年十月在中国苏州,我们成功召开了亚洲资本论坛第五届年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著名经济学者、政府高级官员、金融界和企业界的专家欢聚在一起,围绕“世界金融衍生品的未来”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和交流,既达成了许多共识,又保留了一些独到的见解,给论坛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本届论坛的主题定为“中国与世界:资本市场信心重建”,主要是基于去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乏力,拉美地区出现了金融危机,各种经济丑闻泛滥,投资者普遍信心不足,导致世界资本市场萎靡不振;而中国虽然经济强劲发展,资本市场保持充沛的活力,但同时也产生了潜在的风险。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论坛选择“资本市场信心重建”这一主题,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既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又有较强的现实指导作用。 在世界经济普遍疲国营企业的形势下,苏州作为中国沿海的一个发达城市,自去年以来,经济社会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2002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法标在大陆所有城市中取得了“二、三、四、五、六”的好名次:合同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8亿美元,均列第二;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列第三;实现进出口总额364亿美元,列第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80亿元,列第五;完成财政收入291亿元,列第六。三次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4.5:58.1:37.4。苏州虽然面积仅占全国的0.09%,人口仅占全国的0.45%,却创造了占中国大陆2%的国内生产总值、2.1%的财政收入和6%的外贸出口总额,外国和港澳台直接投资占到近十分之一。由此可见,苏州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突出。 今年以来,苏州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十分强劲。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00亿元,增长15%;完成财政收入380亿元,增长30%以上;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50亿美元,增长50%以上,其中出口270亿美元,增长45%左右;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分别增长10%和35%。可以说,今年苏州的经济发展是近年来形势最好、发展最快的一年。 苏州之所以取得如此长足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独特优势: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基础设施;二是有较强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三是完备的工业体系,开明的经济政策以及充满活力的改革开放环境;四是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素质良好的人才资源;五是各级政府十分注重强化亲商服务和改善投资环境。 此外,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资本运作的积极探索对苏州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日前显现。苏州产权交易所去年以来共成交项目432个,成交金额24.5亿元,涉及成交企业总资产达183.6亿元。在证券市场上,共有11家企业成功上市,累计募集资金49.3亿元,有17家企业完成或进入了辅导期。东吴证券公司完成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金达10亿元,经营业绩迅速攀升,2002年公司利润总额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8位,净资产收益率排名第9位。在债券市场上,累计利用国债资金19亿元,发行凭证式国债132亿元,发行企业债券19.7亿元,利用国外各类贷款金额约1.6亿美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今年成功发行了10亿元的企业债券,开辟了开发区资本市场融资的先河,为国区顺利推进二、三期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创业投资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分别注册7.5亿元和1亿元,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为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项目等提供资金扶持,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增长迅速,去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232亿元和1491亿元,分别增长28.9%和40.7%,贷款增幅超过存款近11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多年来,苏州一直被评为金融安全区。保险业高速发展,保费收入年均增速超过50%,国内外保险机构纷纷进入,目前已有12家保险机构在苏州开展业务。苏州信托自去年9月份增资扩股以来,积极开展和创新业务,仅今年上半年,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企业改制方面完成大型信托业务项目4个,受托管理信托财产7.25亿元。 为改变公用事业长期依靠财政解决资金来源的局面,我们还成立了城市建设、水务、园林、体育、燃气等投资公司,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的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 今天的苏州正以昨天所取得的成绩为新的起跑线,向“两个率先”的目标奋勇前进--到2005年,全市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美元和1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55%,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到2010年,人均GDP将达到12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000美元和2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60%,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坚持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四沿”(沿长江岸线、沿沪宁交通线、沿上海、沿太湖)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的技术创新基地,外向度高、经济效益高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兴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 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与推动作用,借助资本市场,激活投资机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增强企业资本营运能力。整合现有上市公司,鼓励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剥离不良资产等方式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做好上市辅导工作,加快培育后备上市公司,推进有上市潜力的成长型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积极鼓励海外资金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企业改制和国有资产重组。努力吸引外资前来兴办风险投资基金,促进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的加快发展。积极探索企业赴海外上市或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 二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促进投资资金多源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主导地位,努力营造有利于投融资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环境,多渠道筹措资金。稳步开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市场,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采取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投资结构。在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也将进行投融资改革试点,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吸引各方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是充分发挥证券、信托、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作用,利用这些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搭建资本市场平台,创新资本运作手段,强化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服务,努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苏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和创业潜力。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嘉宾、各位国内外的朋友,多到苏州去走一走、看一看,继续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沟通,不断增进友谊,努力寻求和拓展投资合作与资本运作的广阔空间。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事业兴旺,工作愉快,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