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本报前几天独家披露的那样,昨天40多家北京媒体以及驻京媒体记者齐齐开赴由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协会举行的“有抗奶无抗奶问题”报告会现场。从中国乳协给本报记者发来的传真来看,这份《有抗奶无抗奶报告》虽未提供记者感兴趣的精确业内数据,然而该报告会依然向业界表达了两点非常明朗的倾向:一是炒作“无抗”概念没有意义,乳品企业不要再炒了;二是“有抗”依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费者不必恐慌。
400家企业启动“无抗”工程
宋昆冈在《报告》中表示:实现乳品“无抗”,大企业可以做到,中小企业也可以做到。早在2001年底,本协会400多家会员企业启动原奶“无抗”工程,并被要求当作企业的头等大事,尽快实现原奶的“无抗化”。目前,虽无确切数据说明国产无抗奶在乳品市场所占份额,但是2001年初,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内蒙古、广东、江苏、黑龙江等13个产地的29个国产品牌的灭菌纯牛奶进行的比较试验表明:除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外,还对铅、硝酸盐、亚硝酸盐、抗生素等卫生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9个品牌的样品均未检出抗生素残留。另据北京农学院前不久开展的“市售消毒纯牛奶抗菌类药物残留的检测”表明:来自北京几个大超市的不同品牌、不同包装、两个生产日期的50个消毒纯牛奶样品检验结果是抗菌类药物残留阳性的样品15个,检出率为30%。
全行业“无抗化”仍需时日
另据《报告》披露,国外的奶牛场少则几百头,多则几千头,规模饲养,机械挤奶。相对来说,国内乳业不过是自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规模较大的奶牛饲养场比较少,绝大多数是农户养牛,规模很小,手工挤奶。
宋昆冈表示,实现原奶“无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与奶牛饲养管理水平、饲养规模、检验技术紧密相关,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据说放养的奶牛每检测一头耗资50元),更重要的是加强奶源管理——如完善兽医服务网络、健全奶牛健康档案、将健康牛与患病牛分开挤奶、“有抗奶”议价收购另行处理,等等。虽然中国乳协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原奶“无抗”,但由于乳品企业的原奶来自千家万户,质量参差不齐,再者农业部发布的新标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发布实施仅有半年时间,要做到全行业原奶“无抗”还需要一些时间。
100%无抗不知出自谁的验证
宋昆冈认为,乳品供需的主要矛盾在上世纪80年代是奶源供给的保证问题,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解决原奶的新鲜度问题,而到了今天则是解决原奶的安全卫生问题。其中,“无抗”是原奶安全卫生质量的一项内容。
“但是,‘无抗’并不是衡量乳品质量的唯一标准”。宋昆冈表示,我们一直主张在“有抗”、“无抗”问题上“少说多做”,特别是不希望把“无抗奶”作为卖点在市场上进行炒作。然而,一些企业居然“顶风作案”,如近来出现的“百分百无抗奶”广告宣传,并没有说明它是经过哪一级权威部门验证的,不过是一种商业炒作而已。
“无抗”炒作让洋乳品乘虚而入
这份报告指出,目前国内乳业尚处于比较脆弱、幼稚的阶段。其产业链的细长之处在于上游连着600多万奶农,下游连着至少400多家乳品企业,其产业链的脆弱之处在于原奶几个小时不加工就腐败变质。前一段时间“药奶”旋风已广泛波及北京、成都以及广州等大中城市,而任何使消费者信心动摇的信息都可能导致乳业市场的“大地震”,然后进一步危及上游无数奶农。
据宋昆冈估计,目前国内消费者对“有抗”“无抗”并没有充分的认识,“有抗或无抗”的炒作对消费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这必然使更多的消费者转向消费进口乳品,从而帮助国外乳品乘虚而入。不过,广州海关同一天提供给记者的数据表明,宋昆冈的分析并非空穴来风——今年1至6月,广东口岸进口乳品3.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6.1%,主要来自新西兰、爱尔兰和美国,占全部进口价值的71.8%。广州海关此间分析,前一段时期国内媒体对“有抗”炒作将进一步刺激国外乳品的增加。
消费者可以放心喝国产奶
这份报告特别提到,1985年9月,国家发布了的GB5408—85《消毒牛乳》标准中的附录A“生鲜牛乳的一般技术要求”,规定“用抗生素或其它对牛乳有影响的药物治疗期间的母牛所产的牛乳和停药后3日内的牛乳不得收购(应是不得供使用)”。但是1986年9月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正式发布,同时宣布GB5408—85《消毒牛乳》的附录A“生鲜牛乳的一般技术要求”作废。新的标准只规定:“收购的生鲜牛乳指从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乳房挤出的常乳”,具体指标除理化、微生物指标外,卫生指标只规定了汞、滴滴涕、六六六等三项,没有明确规定“抗生素”指标。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呼声的提高,2001年9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于当年10月1日实施。这一标准对生鲜牛乳的卫生指标要求除汞、滴滴涕、六六六外,又增加了砷、铅、铬、硝酸盐、亚硝酸盐、黄曲霉素、马拉硫磷、倍硫磷、甲胺磷等11项指标,明确“抗生素不得检出”。
“《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只是一个推荐标准,而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依然是国家标准”。宋昆冈说,乳品企业可以并鼓励执行新的行业标准,但是即便在原奶中检出抗生素,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它依然是合格的乳品。
宋昆冈说:“我可以告诉大家,尽管目前我们还不能做到全行业‘无抗化’,但是市场上销售的鲜奶、奶粉抗菌素呈阳性的并不多,请广大消费者放心大胆消费国产乳与乳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