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1月底大盘在1339点见底回升以来,我们可以发现盘面的特点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盘总在较为绝望时反而能逐步企稳;而在放量上冲,一片看好的情况下却难保升势。这种走势到现为止应该说已进入第二次了。前一次是大盘1月底走出低迷市道后,在3月下旬到5月上旬高位筑平台时,但强势难以维持,出现一波意想不到的下跌,将前轮的升势消灭近四分之三;而这次是在6月24日利好出台之后,两市放历史天量上涨后,却难保强势,后几天已大盘再度回落,而且屡屡对缺口进行考验,令人再度感到困惑。
是否大盘还会出现前一轮大幅下跌的走势来?对此本人认为应该不可能,因为政策市特点决定股市短线的走势取决于这方面因素的变化,而事实已说明这方面的因素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印花税降低、银行利率下调、市值配售、QFII、国有股减持停止以及近期市场正呼吁的单边收印花税和鼓励银行资金合理入市等,说明政策面是大力扶持当前的市场的,决定大市的重心势必会逐步向上;其次,市场成交量说明当前的资金对于行情的认同。最为简单的是跳空缺口形成的前三天,两市2000亿的资金说明已有主动性增量资金介入,这些都会为后市的逐步走高垫定坚实的基础。(详情已在前期相关文章已多次阐述,在此不作重复。)
不过,从近期的盘面来看,当前的缩量再度说明当前的人气再度趋弱,本人认为可能是市场正处于一个新的操作理念的酝酿期:一方面,由于大盘点位的上升,相关个股的股价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一些概念过时的个股热必会被主力减持,这点可以从一些庄股的跳水中看出;另一方面,新的热点(如外资购并、深本地股重组题材)真正炒作必需有一个前期的吸纳期。这些都需要一段时期的磨合才能真正形成气侯。
应该说,从近期的盘面来看,缺口的支撑作用还是较为明显,成交量的萎缩一方面可能理解为当前主动性增仓的资金并不是太多,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缺口附近惜售的心态较为普遍。而且,从个股的炒作来看,我们还是从盘面中找到一些主流板块的痕迹;外资购并的题材是一个较为明显的炒作线索;除此之外,深本地股的含而不发其包涵的能量估计也不会小,本人认为后市有望在这两类板块的带动下逐步走强。
因此,本人建议,当前的策略是持有为主,守着等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