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发已收紧 行情难逆转
上市公司开始放弃增发,证监会和交易所正在从操作面上对增发实施收紧增发已收紧行情难逆转
昨天,见惯增发洪峰并对之深恶痛绝的投资者喜闻两则“新闻”:巴士股份(相关,行情)发布公告称,将停止申报增发A股方案,转而改为配股;北人股份(相关,行情)则称将延长增发A股决议一年。市场各方敏感地从中获取一个信号:证监会和交易所正在“从操作面上”对增发实施“收紧”而且增发的政策可能有变,即再次抬高门槛。尽管证监会有关人士昨天对记者的求证模棱两可,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即便增发滥潮减缓甚至暂停,股市也不可能因此而发生大逆转。
上市公司反常举动
苦苦长候且已递交增发申请的巴士股份为何突然宣布放弃呢?该公司董秘王国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当初拟用增发方式再融资,主要是为了打时间差。因为2000年公司刚实施完配股,而两次配股之间必须间隔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公司早已将申请增发的材料上报证监会,但又撤下来了。“时间太久。公司更要考虑二级市场对目前增发的极度恐惧和用脚投票。”此人士的潜台词很明显:排队时间过久是无奈放弃增发的主因。
北人股份董秘绒佩敏则直言,有关部门有意放缓增发扩容速度是该公司延长增发决议的主要原因,该公司目前确实急需资金增添设备。该人士还透露,该公司增发方案已获证监会批准,只是在上交所面前“排队”。由此看来,北人股份此类行业排头兵确实因受增发瘟疫拖累而做好了耐心等待的准备。
业内人士透露,在有关增发政策未变革之前,证监会和交易所确实从技术操作层面“压制”增发滥情。从本月初的上港集箱(相关,行情)宣布放弃增发和天鹅股份(相关,行情)停止增发少数个案中已传递出消息。上港集箱董秘陆卫国称,公司2001年6月25日审议通过增发不超过8000万股A股,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增发计划至今尚未实施。“多种因素”其实已包括政策取向的操作面原因。而中川国际(相关,行情)在解释停止实施增发方案时称因“股票发行政策调整”。
“暂停受理”意在等新政策?
在增发洪峰中,数家上市公司的反常举动引起了市场的格外猜想。有市场传闻称,自上周以来,中国证监会已暂停接受拟增发公司递交的申请材料,而发审委审议“增发”的会议也明显减少。
对于增发节奏放缓,市场各方在接受采访时一致肯定答复记者。但证监会是否真的暂停接受增发申请,记者无从得到确切的说法。广州证管办上市公司监管处和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未接到任何要求暂停接受增发申请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有关人士更称,没听说过暂停接受增发申请。
几位资深投行人士认为,监管部门不可能就此发布通知,但会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做文章。交易所更会视市场反应和承受力安排增发进度。尽管接受采访的券商投行人员因“问题”敏感而不肯向记者透露近日是否亲身遭遇“增发政策变化”,但数家上市公司停止增发的行为已明示了增发目前正在遭遇“闭门羹”。
而上交所理事长耿亮“从下一步发行和上市安排来看,增发的节奏还会进一步放缓”的讲话也露出了端倪。
在暂缓增发实施抑或暂停接受增发申请之际,证监会正在酝酿进一步提高增发门槛,以遏止上市公司增发的冲动。一位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将来拟增发的上市公司必须有高比例的分红比例记录,而不应只以“迷你”分红应付过关;主营业务盈利必须占全部利润的绝对大头,主业不兴的公司根本不应该增发。即便已“过会”的30多家上市公司增发也会在交易所面前“排队”,而未“过会”的公司可能面临较大的变数。
在硬性约束没有提高之前,暂停或暂缓不失为一种办法。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增发缓停难托大盘
一直为增发瘟疫所累的疲态尽显的股市是否会因增发缓停而雄起呢?业内人士多不乐观。
广东证券一位资深人士称,增发滥潮只是股市久沉不起的短期诱因和导火线,而引导资金入市的政策不配套和股市本身没有造血功能才是主因。上市公司本身多缺失造血功能,仅靠外部输血维持,上市公司将外部输进的血液吸尽之后却又长不出肉来,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监管不力,质量差的上市公司融资越多,股市越乱,投资者越没有信心。尽管综合治理将是一条漫长的路,但目前政策面应该让投资者看见曙光,有一种预期。而眼下,投资者确实有一种看不清方向的感觉。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业绩预亏警报已接二连三拉响,投资者又感受到寒意袭来。如果中报业绩普遍大幅提升将远胜于增发暂缓对股市的刺激。
增发恐惧症减退后,极度疲软的股市为何仍是阴雨绵绵呢?海通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尽管增发暂缓,但新股配售却有加速之嫌。自精伦电子(相关,行情)后,几乎每隔一天就有一个新股配售,高密度地发行之后必然是高频率的上市。而ST银山、ST大洋、华信股份(相关,行情)和保税科技(相关,行情)等中报预亏又拉开了今年中报地雷战序幕。与此同时,证监会先后进驻科龙、天津磁卡(相关,行情)等问题公司,投资者心理阴影加重。
减息、降印花税、佣金自由化、配售等种种托市手段未能奏效,股市并未被托出一波像样的行情。股指目前又走回所谓的去年政策底。
政策的矛盾性客观存在,而市场信心也不可能靠几个利好政策迅速恢复。这几乎令中国股市陷入一种两难之中。
即便增发暂停是事实,它也有可能如暂停国有股减持一样难以承载起救市的重任。附:
增发惧症伴随着增发的泛滥而弥漫,增发门槛过低成为上市公司争先恐后赶搭增发潮的主因。“增发本身在国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再融资方式,但引入后却变味了。因为监管不严和长期存在的中介机构的失信问题”。一家拥有H股的上市公司董秘称,“一个圈钱说谎的孩子如果得不到严惩,坏孩子一定肆无忌惮。”
增发诱惑之大在于其门槛过低,硬约束少,且发行数量不受比例所限及定价采取与市价接近的原则。大股东却不必自掏一分钱。于是去年下半年至今,百余家上市公司提出增发计划。6月3日,增发洪峰空前掠过:7家上市公司同时宣布拟增发方案。今年头5个月,实施增发的公司多达18家,与去年全年增发家数持平,且增发价格市盈率平均高达27倍,最高逾50倍,远高于新发股市盈率。而去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却大部分下滑,更有部分上市公司资金将增发募资闲置或委托理财。“圈钱”丑态毕露。
于是,增发成为市场的瘟疫,投资者被迫用脚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