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财富小窍门,订阅家庭理财!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
(本报记者匡峰)密尔顿?弗里德曼,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于经济学,弗里德曼做了如下描述:经济学是一门迷人的科学。而它最令人着迷的,就是它的基本原理是如此地简单,只要一张纸就可以书写完毕,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了解。然而,真正了解的人又何其少……
1968年,当时的瑞典银行为了庆祝其成立300周年而专门设立了一个奖项,全称叫“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该奖,颁奖原则也与自1901年设立的诺贝尔奖相同。
从1969年挪威的弗里希和荷兰的丁伯根,以其开发的动态模型进行经济进程分析在首届经济学奖“折桂”以来,在30多届经济学奖得主中,人们常常能看到现代经济学“巨匠”们的身影:萨缪尔森、弗里德曼……
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的阿瑟?林德贝克教授将经济学研究归结为五类: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和经济分析新方法。
一般均衡理论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经济学巨匠萨缪尔森。他用科学方法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从而在提高经济学科的分析中树立了新的丰碑。 宏观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多数都颁给了宏观经济学。个人消费、投资、进出口、货物与服务的政府支出,凡此种种,都囊括在这个解释国家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分支之中。
1980年、1981年及1995年等多届诺贝尔奖,也都授予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其中1995年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提出了理性预期的假说,改变了宏观经济分析和对经济政策的理解。
微观经济学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中,获奖最多的另一个领域,就是微观经济学。今年的两位得主也建功于此。单个家庭和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不同用途和产业的资源配置,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跨学科研究
在这一领域,获奖者并不多,而这一领域的获奖者,都把原先受局限的经济分析,成功地扩展到了新的范畴。依托于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临界,美国的詹姆斯?布坎南为经济与政治决策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让他最终捧获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分析新方法
在经济学奖中,这个领域的获奖者少之又少,不过,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可以称之为“方法奖”,弗里希与丁伯根所建立的动态模型,即把经济理论与统计方法集之大成,就为经济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路径。
1973年及1984年、198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可以说是奖给了“新方法”。
作为诺贝尔奖中最年轻的奖项,经济学奖的30年轨迹,却反映着本世纪后50年经济学的完整发展之路,而其影响,则很难打上时间的“休止符”。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