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8人豪华“管委会”新桥全面接掌深发展 |
 |
 |
2002年10月11日12:47
来源:[ 南方都市报 ]
|
 |
新桥能否成为深发展控股股东?这一最困惑市场的问题昨天终于有了清晰的答案。昨天,深发展发布公告称,该行将设立由新桥投资8位专家组成的收购过渡期管理委员会,并赋予“管委会”各项管理职权。一直云遮雾盖的外资控股权悬念因此次公告中使用“收购”一词而变得“明确”。深发行一位高层人士私下对记者使用了“不可逆转”一词,并称深发展的外资收购案是特批的个案。
超级阵容操盘银行
新桥投资8位专家组阁的“收购过渡期管委会”极其强势,皆为拥有深厚银行从业背景的国际专家。其中DAVID BONDERMAN先生于1966年从哈佛大学法学院以一级荣誉毕业。现为德州太平洋集团的合伙人和创建人及新桥投资集团的联席主席,美国华盛顿共同银行董事。单伟建则是新桥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并曾任美国摩根银行执行董事。更引人注目的是ROBERT A.COHEN,此人曾获法国国家金融博士学位,现任韩国第一银行总裁、CEO,曾任美国纽约共和银行副主席。新桥投资正是因1999年收购濒临破产的韩国第一国民银行51%的股权并令其次年扭亏为盈而名声大噪于银行界。新桥投资无疑希望将改造韩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成功经验移植进入深发展。
在收购过渡期内,新桥投资如此庞大阵容接管进驻深发展,正是为全面接掌深发展进行准备工作。
深发展高层人士仍未向记者透露具体的股权比例,但还是透露,深圳市政府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国有股将悉数转让给新桥投资。但此人士称,追究太具体的股权比例已没有太大意义,反正新桥投资将拥有深发展的实际控股权。新桥专家组阁的“管委会”已被深发展董事会赋予了大权:包括全面监督、控制风险、发展业务以及负责银行经营层的管理和管理机制的改善在内的各项管理职权。
开辟特批的试验田
深发展的外资并购概念迥异于此前多宗外资参股个案。深发展一位人士称,深发展外资收购案属于特批的案例,突破了现行金融政策规定。
有消息透露,深圳市政府曾向中央递交有关报告,希望给予特殊政策,成为金融开放的试验田。深发展此次获得批准被外资方掌握实际控制权可视作中央的一个答复。
更有消息称,正在草拟中的《向商业银行投资入股管理办法》将对各种资本包括外资入股商业银行制定更为详细的条款。央行银行监管二司的负责人透露,外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的比例不超过15%。以此推断,类似深发展之类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外资入股比例更不会超过15%。深发展无疑成为一个极端的特例。
即便上海银行引进入总股权占18%的外资,但国有股依然占据控股地位,且18%的外资股权为三家外资股东分散持有,并未形成相对控投的局面。而深发展在高度分散的股权下由一家外资握有相对控股权,实属一大政策突破。
董事长仍由中方担任
根据相关规定,深发展的董事长一职应由新桥投资方出任。但深发展有关人士透露,刚刚在股东大会上当选董事的孙枫“很快要当董事长了。”这可能是一种特别约定。
而深发展现任行长周林则可能失去现有职位。深发展昨天的公告内容隐含着这一可能性。公告称,“收购过渡期公司董事会工作由现任行长周林主持”。分析人士认为,言下之意,新桥投资方可能会出任行长之职。深发展一位人士称,目前中资商业银行由外方出任高管,还是一个空白。深发展由外方出任高管一事仍然需要“特批”。 本报记者 谢艳霞 业界观察
新桥投资用意何在
深发展为何如此急于将实际控制权拱手相让于外方?新桥是否能将深发展打造为中国银行业的一面旗帜呢?这是最令各方关注的话题。
针对深发展以实际控制权换得外方全面介入管理以实现脱胎换骨的局面,两家全国性银行的高层人士对记者分析,深发展绝不会让外资方拥有相对控股权,主要是因为该行素质较高,没必要让外资全面掌管。而作为首家上市银行,深发展经过多次大规模融资却发展缓慢,规模甚至不如未上市的福建兴业银行,也远落后于其它上市银行,而不良资产比率之高却居上市银行之首。这就是深发展急于引进外资全面管理经营的主因。深圳市政府此前已将“外资可相对控股银行”作为一项开放的政策。
而新桥改造韩国第一国民银行大获成功的范例着实令深圳方面看到了希望。据悉,2000年初正式收购韩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新桥当年就使上年亏损10亿美元的第一银行实现了3亿美元的税后利润。新桥是否能使深发展再铸辉煌呢?单伟建称,新桥投资收购银行业从未失过手。
新桥投资的专家们对深发展进行怎样的大小手术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新桥专家全面接掌后必定对深发展采取一系列的动作。深发展能否再造辉煌尚需假以时日。
但有关专家认为,有长于风险投资的新桥不会做深发展的永久股东,而可能将深发展再造为一家质素较高的银行后高价转手出让股权以套利。
谢艳霞图:新桥投资进入深发展的用意很可能是将它培养成高素质银行后再高价将它卖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