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亏年报27日披露,中联重组还在务虚
会出现ST银广夏(相关,行情)吗?
中联实业与银广夏三家法人股东签定《股份转让协议》和《股份托管协议》已两月有余。在众多投资者的殷切关注下,近期银广夏资产重组的进展究竟如何?
年报推迟命运难改
日前,银广夏发布公告,将年报披露时间推迟至4月27日。“银广夏连续两年亏损,加上2001年预亏,暂停上市的风险十分大……银广夏退不退市并不是重组成功与否的惟一的标志,也不是中联收购重组银广夏的惟一的目标……”。 遥想新任总裁金爱军此前的一席话,银广夏的命运将更加富有戏剧性。
实际上,如果依照新会计准则进行追溯调整,银广夏大有可能步“深达声”————“ST达声”、“黎明股份”———“ST黎明”的后尘而被追溯成“ST银广夏”,而按最新的退市机制,毫无疑问,银广夏重组面临的就是退市风险。如果银广夏要保住上市资格,注入优质资产、置换劣质资产是一条必经之路,而且,置入的优质资产还必须在今年6月30中报前能实现盈利。
三大基地丰收在即
采访中,中联实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坦承,中联实业更为看重银广夏的管理重组,改变公司已被严重损害的形象,赢得债权人的信任。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联实业有关负责人说,中联实业重组银广夏是针对其实际情况和特点而进行的。
他说,银广夏拥有三大产业———2万多亩的中药材基地和配套的制药厂;3·2万亩的葡萄基地和配套的酿酒厂;4套大小不一的萃取生产线。这些产业潜力比较大,周期比较长。截止目前,麻黄基地、葡萄基地种植时间都不超过三年,尚未到达产期。达产后,其产量和收入应是目前的三倍。同时对这些产品可进行深加工增值,如麻黄草加工成麻黄素;而达产后葡萄酿成酒的产量在1·5万吨/年以上,收入可望达到2亿元。
靠忠诚还是靠制度
但他认为,银广夏也面临种种问题和困难。一是负债严重,信誉丧失。银行贷款15亿元以上,年利息近1亿元,其它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4000万元,现在多家银行已经起诉,银行近期不可能追加对银广夏的贷款;二是经营思想落后。表现在投资混乱、随意,如跨地区、跨行业共投资了50来家企业,相互关联度差,主业不突出;三是管理落后,表现在靠人的忠诚而不是靠制度来约束人,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经验。
散杂业务无情剥离
为此,中联实业制定了银广夏产业重组加管理重组的重组思路。产业重组就是保留并发展有前途、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产业链;不好的则逐步剔除出去。如麻黄基地属于中草药,可与药厂和萃取产业联系起来,而葡萄基地亦可与酒厂乃至萃取产业形成产业链。对于像磁盘生产、房地产等散杂的业务,公司将逐步剥离出去。
管理重组当务之急
这位发言人说,中联实业更为看重银广夏的管理重组,管理重组才是银广夏急需的。目前银广夏需要做的是,改变公司形象,重树信誉,赢得债权人的理解、信任,以此化解债务危机,银广夏的资产重组才会有希望。另外,改变银广夏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改进经营思想。他认为,目前银广夏的资产重组需要的不是资产的数量,而是先进丰富的管理经验,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思想。他肯定地说,中联实业不会选择把资产“搬来搬去”式的“简单”重组,一定是对银广夏管理体制、经营思想进行根本改变的实质性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