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8年基金开元(相关,行情)、基金金泰(相关,行情)率先揭开中国“新基金”发展的序幕,给广大基金投资者带来了不菲的投资回报,但随着2001年基金业绩的大幅度滑坡,许多投资者开始怀疑基金的“专家理财”功能甚至基金的投资价值。
2001年伊始,基金市场即因快速扩容受到市场人士的广泛关注,伴随着近期基金发行市场愈益艰难的困境,基金市场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内共有7只基金获准发行或扩募,但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基金发行遭遇空前严峻的挑战。
在基金发行市场面临困境的同时,基金二级市场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春节后股市的探底回升促使基金走出了一波大跌后的反弹行情,但伴随“新股配售测试方案”的推出,基金指数(相关,行情)亦跌破前期整固平台。
根据该测试方案,能够参与新股配售的流通市值只包括A股股票市值,而投资者持有的B股、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等其他有价证券市值将不计入流通市值,不能参与即将重新推出的按流通市值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
尴尬的市场
自从1998年基金开元、基金金泰率先揭开中国“新基金”发展的序幕,新基金不但大大改善了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而且也给广大基金投资者带来了不菲的投资回报。许多投资者认为基金“跑赢大盘”甚至“只赢不亏”是理所当然的。随着2001年基金业绩的大幅度滑坡,许多投资者开始怀疑基金的“专家理财”功能甚至基金的投资价值。
进入新千年,基金面临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基金黑幕”的曝光令管理层对基金的监管日益严谨与规范;投资基金已有的优势已丧失(如取消向证券投资基金定向配售新股的政策)或正在逐步丧失;2001年股市剧幅震荡,下半年更是出现了深幅下调。上述诸多因素影响基金的净值大幅下挫,2001年底的最后一期基金资产净值周报表显示,在具有可比性的33家基金中,17只基金的净值低于面值。与年初比较,33家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均表现为负增长。在全部业已运作的48只基金中,30只基金的净值低于面值。
基金净值暴跌最直接的影响是基金价格的大幅下挫。从2001年7月4日起,基金市场基本上处于单边下挫走势,尽管年初有所反弹,但投资者信心并未得到恢复,进一步影响到新发行基金遭到了空前的冷遇。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炒”风盛行,各种“题材”、“概念”层出不穷,投资者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对“快进快出”已习以为常,尽管忙碌几年,甘苦与共,但多数是赚了指数赔了钱。投资基金的出现,应该说是中小投资者的福音,但多数投资者还是抱着“炒”一把的心理,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便迫不及待平仓出局。
其实,基金并不适宜短期炒作。因为基金的价格不可能太过脱离其净资产。投资者选择了基金,就意味着远离了炒作。基金的本质决定了基金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
投机还是投资
开放式基金是国际基金市场的主流品种,也是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方向,但投资开放式基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差价,而是定期获取现金分红。由于中国的股票分红总体不高,因此,一直以来,中国投资者基本上没有形成为分红而投资的理念,即便购买基金,也是寄希望于能赶上一波基金上扬行情,赚点差价即匆匆离场。
但全新的开放式基金很难令“投机”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一展身手”,因为开放式基金是以单位基金净值作为申购和赎回的基础,由于单位基金净值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变化,因此,开放式基金很难进行短期“炒作”,投资者在购买开放式基金时要有长期投资的心态。
综观发达国家的投资基金市场,“长线投资有回报”可以得到更好的诠释。以美国为例,一般认为,美国最早的开放式基金是1924年创建的“马萨诸塞投资者信托”,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该基金按复利计的年度业绩,过去5年为21.52%,过去10年为18.45%,那些在1989年10月份买进该基金的投资者如果没有耐心去面对1990年3月份之后“短暂”的下跌,就不会有10年以后的“欢欣鼓舞”。
的确,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本来就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在大市风雨飘摇的时候,有耐心握住一个基金可能是从基金投资中获取最大回报的最佳途径。
尽管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基金业正面临着来自市场的严峻挑战,但无论是从投资者的需求,还是从基金业自身的努力来讲,中国基金业正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长期以来,中国投资者投资渠道单一,投资数额有限,以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逐年增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9万亿元,期间,虽然央行在2月21日宣布自1996年5月以来实行第八次降息,但1-3月储蓄存款累计仍然增加5051亿元。过多的银行储蓄,不但削弱了由消费所带动的经济增长,而且也使这部分资金受到了因存款利率下调而带来的收益侵蚀。
储蓄存款过多,不仅说明中国目前缺乏稳定安全的投资渠道,而且也说明投资者的投资意识比较淡薄。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居民存款比例占个人金融资产的比例为71%,而美国这一比例仅为17%。在美国,共同基金占个人金融资产的比例为10%,而中国这一比例可以忽略不计。这充分反映出中国居民分配金融资产的严重不
均衡,但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中国投资基金的发展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基础。
未来前景广阔
在成熟金融市场,丰富的开放式基金品种几乎涉及到投资领域的各个角落,不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几乎都可以在开放式基金市场中寻找到迎合自身投资偏好的基金品种。基金品种的多元化又极大地促进了开放式基金市场的发展。
做大基金规模,可以说是中国整个基金业的发展发向。因为只有做大基金规模,才能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基金市场与资本市场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只有基金规模扩大了,才可以直面海外成熟市场的挑战与竞争,才能够使各基金公司通过激烈的竞争在管理技术、经验、人才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提升整个基金业的竞争力。
截至2002年6月1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已近900亿,其中封闭式基金751.27亿,开放式基金超过100亿;基金总数已达55只,其中封闭式基金51只,开放式基金4只。基金规模占同期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6.55%。已批准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已达16家,另有银河、天同、湘财合丰等几家新的基金管理公司获准筹建后正在积极筹备开业,还有为数较多的基金管理公司正处于筹建前的准备阶段。
根据基金自身的特点,基金是一种适合长期运作的品种,多数投资者投资于基金也是寄希望于长期获得稳定的回报。
事实上,过去几年基金整体的高分红对比中国分红极其有限的上市公司来说可谓一枝独秀,基金投资者也因此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如果投资者在4年前以1.01元的发行价购买了基金安信(相关,行情),且一直持有至今,不但实现了投资成本的全部收回,而且还有额外赢利,因为截至目前基金安信每基金单位的累计分红已达1.67元。
尽管2001年基金分红因市场环境的恶化而受到了重挫,但弱市中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开放式基金,最新的投资组合公告显示,一季度三只开放式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达2.02%,不但大大好于同期大盘的表现而且高于同期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1.66%的增长水平。
以南方稳健成长基金为例,南方稳健成长基金成立之时,正是股市大盘深幅调整之际,且调整格局还远未结束。但自2001年9月28日至2001年底,在上证指数(相关,行情)下跌6.74%的情况下,南方稳健成长基金单位净值上升了0.37%;而自成立之日至2002年4月9日,在上证指数下跌了5.52%的同时,南方稳健成长基金单位净值上升了4.42%。
南方稳健成长基金不但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回报,而且实现半年分红,据此计算,南方稳健成长基金的初始认购者半年来的收益为2.5%,折合年收益率为5%,大大超过降息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2.25%,甚至接近前期发行的三年期凭证式国债的年收益水平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