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用我的钱打“量”
由于佣金明折暗扣的存在,就无法防止有的经纪人在指导自己的客户操作或者代客理财时以做成交量为目的。刘先生是个老深圳了,由于自己还有大生意要做,因此他把自己用来投资股票的钱委托给某个经纪人全权操作。经调查,记者发现这种代客理财的手续其实很简单,大多都是草签一个协议,内容涉及盈利后的比例分成、佣金返还部分的分成等,如此而已。对于风险控制一般来说是不会涉及的,因为股票投资者在委托理财时都好象找到了救星似的,一般“忌讳”谈风险,这样就给某些经纪人提供了一个发财的捷径:股票盈利与否另当别论,反正佣金返还我是拿定了。刘先生对这位经纪人很是信任,把一个接近300万的帐户交给了他操作,没想到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做出了6000万的成交量,每月20多个交易日几乎都是在进行全仓交易才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按原来3.50‰的佣金、营业部按50%的返还计算,光成交量一项这位经纪人就从老刘那里赚走了4.5万元,并且这样频繁地操作能为客户盈利才怪?一个月后,老刘终止了委托协议。
调查发现,像老刘这样的大户委托理财的并不多见,而更多的则是中小散户。一方面他们消息闭塞,专业知识不足,真心希望经纪人能进行一些专业指导,而另一方面却是记者在调查中的新发现,现在的证券营业部大都规定多大规模的资金享受什么待遇,因此经纪人往往利用这一点把众多的散户团结起来凑成大户,等资金达到了大户的水平就可以享受大户的待遇:有房间、有盒饭、还有50%的佣金返还(当然要和经纪人分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经纪人的指导工作重点放在短线频繁操作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保的哪门子底
早在上个世纪末,代客理财着实风光了一阵子。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有人号召“发展发展再发展,长虹长虹长长虹”几乎成为激励股民勇往直前的号角,有人站出来号召“砸锅卖铁买股票”于是投资者趋之若骛。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有多少人名利双收,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又演绎多少人间悲喜剧!然而时下代客理财市场已发生悄然变化,再靠原来那一套已经不足以号召跟风者了,于是新的花样出来了:保底经营。经纪人哪来的那么多钱?
前不久深圳某营业部就发生了这样的一档子事儿:林女士拿自己的50万元钱交给刘某代客理财,没想到刘某竟然为了拉一个更大的要求保底经营的胡某,把林女士的帐户给抵出去了。当林女士装修房子急用钱时,想从帐户上取走,却被负责监管的营业部负责人告知要征得胡某的同意,林女士感到不可理解,她找到从中玩了花招的经纪人刘某,刘某还想用同样的办法再从别的地方找钱先应付一下林女士的急需,被林女士一口拒绝了。最终林女士依靠法律手段拿回了自己的保证金,并终止了一切委托协议。
软件升级我掏钱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每到换季时服装市场大甩卖的场景吗?你叫“大出血”,我叫“跳楼价”,结果买回来的东西非伪即劣。在证券市场上同样有这样的现象:兜售软件。一个证券软件的市场生命周期也是出奇的短,因此常令生产厂家绞尽脑汁、花招频出,其中最常用的手法莫过于“升级”了。某证券软件商为了保持本已被淘汰的软件的市场份额,就想出了这样的招:用你赚得的钱来还我的成本费。真有这样的好事?记者按广告所留下的电话和当事人取得了联系,对方服务人员说,在他们的升级版本正式推出之前,原来的版本基本上是免费使用,每套只收200元的成本费,等你用软件赚了钱再补起差价1600元给他们。据服务人员介绍,自从这个促销活动推出以后每天都有几百套售出。问题来了:假如用这套软件赚了钱,不承认是用你的软件赚的怎么办?那位服务人员好长一段时间说不上话来。别傻了,200元一套他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记者又找到了该软件的使用者,恰好他刚买了升级版本,经对照只不过是软件商兜售的另一个版本,反正不同版本,哪个更高级,你自己掂量吧?
哪来这么多神仙
最近,记者接到一位熟人的电话,打听最近在电视上打广告招收会员的某位股评家的电话号码,目的就是想省点儿钱,据说该股评家曾经推荐深深房(相关,行情)等“地球人都不知道会涨”的个股,因此一时名声大燥。据说这位股评家招收一类会员要10000元/年,享受的待遇是每天收市后可以参加由他主持的“沙龙”,二类会员可以保持电话联系,每月600元。这个朋友就是想省掉这笔钱又能混进“革命队伍”,于是想到了我的工作关系可能和这人有联系。说实在的,我真的没有这位“大仙”的电话,否则的话我不是可以在地下开个大仙电话号码专卖店吗?这生意可是稳赚不亏。
还有一位广州的老太太,看了某位在网上“称王称霸”的“股神”招会员,这位老太太也是亏急了,连这个人的面都没见过就一下寄过去了50000元。这位著名的股评人士每天都通过电子邮件给会员保持联系,滑稽得很,有一天,老太太的女儿帮她收到两条邮件:第一条是让她买进某只股票,而另一条是让她卖出同一只股票的。老太太问是怎么回事,对方的工作人员说是发错了。你想啊,一只盘整了一段时间的个股,非涨即跌,因此他的建议非买即卖,成功率永远都是50%,赚50%的人的钱够了。这样的一些些股评家显然得了精神分裂症,一会儿唱多,一会儿叫空,不停地用自己的左右手打自己的耳光,连给谁发了什么邮件都记不清了,还能指望他指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