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年中关村年报中,中关村还这样展望自己的2002年业绩:“2002年度内,预计公司营业收入将有大幅提升,但由于生产成本同步增长,加之财务增速较快的因素,新年度的净利润与上年度大体持平”。也就是说,2001年3月(公司年报公布时间)公司预计2002年的净利润约为8500万元左右。然而事隔三个月后,公司中报预警,只实现了518万元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比下降了93%。 这仅仅是个开始。随后的第三季度报告中,公司出现了3347万元的巨幅亏损,2002年的年报公布之后,居然出现了1.88亿元的亏损。
被牵扯到银广夏陷阱中的5000万元的担保诉讼、超过公司净资产多倍的担保未披露而被证监会“钦点”的中关村,正如段永基所言“增发是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的事情”。本来,中关村有可能依靠增发来缓解财务危机,但增发受阻使得这一愿望破灭。“中关村的业务中实际上已经是四翼折其二,更确切地讲,公司的信息通信业务和金融投资业务从来没有为公司贡献过利润,相反,这些项目巨大的资金缺口实际上是公司的包袱。”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说。
中关村主营业务有开发建设、信息通信、生物制药和金融投资四项主营业务。公司的开发建设业务,实际上是应北京市政府的要求,利用股市募集资金来弥补北京中关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政府为此承诺给予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大股东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早期置入的主要是建筑类的业务。但建筑行业近年由于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利润率的下降,开发项目拖欠建设方巨额账款的事情屡屡发生,后来公司又置换入了房地产业务,置换出了建筑业务,对于公司来说同时置换出的有10多亿元的应收账款。因此,根据其业务的特点可以判断,公司的这项业务会有稳定的增长幅度,利润也相对稳定。同时这项业务从一开始注定其必须解决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所面临的建设资金缺口。
生物医药业务被置入公司,充分反映了北京市政府对中关村的支持力度,四环制药这家在北京拥有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市场份额的公司,每年为公司贡献的利润接近总额的一半左右。此公司正在完成辅导上市工作,虽然医药市场竞争的激烈会使其利润率下降,但保持业绩的相对稳定应该没有问题。可四环医药每年3.5亿元的收入对于中关村24亿元的资金缺口可谓杯水车薪。
“中关村公司在信息领域的冒进传统,是其投资失败的关键。”投行人士对记者说。前面提到的23亿元的其它应收账款,是公司在政策未明的情况下踏入CDMA领域的结果。公司的IDC业务和澳星天网业务,直接的竞争对手是国内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等电信巨头,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绝对处在竞争劣势。惟一看好的是公司与微软公司合资的软件业务,但目前处在起步阶段,尚不能为公司利润担当大任。信息通讯业务有很大的资金缺口,在曾经增发项目中居然有30亿元的资金需求。
公司的金融投资业务很大程度上与风险投资有关,公司投资的项目本来期望其中的2~3个能在二板市场上实现资本增值,但是二板市场的遥遥无期又使公司的希望暂时搁置。公司投资的中关村证券,遇上的是2002年证券业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所以,总体上讲,金融投资业务预计两年内会继续亏损。 中关村曾号称“中国最大的虚拟电信运营商”,曾在市场中创出屡屡领先的记录,但一直没有虚拟运营供应商的应该有的利润。科技含量的欠缺,更主要的是领先能力的欠缺,使这艘科技航母没有足够的前进动力。这次,其在科技投资领域屡屡捕捉新的“概念”(如IDC、如虚拟电信运营商、CDMA移动通信),屡屡被“被套”的局面,让我们不禁怀疑其目的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