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裁员10%”—这是9月中旬出现在许多媒体上的一则新闻,在这个新闻背景下重读2001年春天深圳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所作的《2001十大管理工作要点》讲话,颇有一种苍凉之感,这篇堪称肺腑之言的讲话以《华为的冬天》之题在各大企业管理者中间广泛传播,至今还是回味无穷,虽然这味道中更多的是苦涩。 春华秋实,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冬天是肯定要来的,任正非恳切地告诉他的员工:“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企业家对市场清醒冷静的判断是企业度过长冬的前提条件,无论这种寒冷是局部的还是全局的,是暂时的还是致命的。 “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来到的。”—这是任正非痛苦的清醒意识。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是比尔·盖茨紧迫的危机感。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这是INTEL的格鲁夫内省后的感触。 张瑞敏感觉“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柳传志坦言:“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世界五百强企业中,能坚持坐上十年的企业为数不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家心中强烈的危机感是无可名状的。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危机感,有了这种冷静的冬天意识,他们才能带领企业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让企业生存得久一点,再久一点。如果说将企业做大做强是在创造一种辉煌的话,那么最大限度地延长企业的生存周期则是在创造一种文化。创一块老招牌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做百年企业同样如此,贯通其间的是一种不变的文化和制度。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不变的就是其中的文化灵魂和制度精粹,当然不可缺的还有一个天才的中兴人物,正如韦尔奇之于通用电气。企业在市场的生存期更多地取决于是否有一套对市场的灵活应变机制,是否有一套有效的权力传承与制衡体系,是否有一套人性化的企业文化,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降薪减员是企业度过困境所必然采取的方法,“危险一过去,我们可以逐步将工资补回来,或者销售增长,将被迫裁掉的人请回来。”(《华为的冬天》)。在收缩战线、保存实力的同时,将精力放到制度的建设和文化的营造上来,这样的冬天过后必然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