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已经发行的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来看,投资理念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大部分基金比较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而部分基金则更看重上市公司稳定的盈利能力,还有部分追求平衡的基金选择这两类公司的组合作为投资对象,不过,假如将它们的投资品种以企业的生命周期来分类,则会发现,它们的投资对象一般都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和成熟期,只不过有些侧重成长期,有些侧重成熟期,确实,成长期和成熟期内的企业各有优劣,一般而言,成长期由于企业发展的不稳定,因此风险较高,但收益的潜力也较高,成熟期企业收益的潜力已基本挖掘出来了,但风险较小,适合稳健的投资风格。
融通的新蓝筹理念,则是在前述基金的投资理念上更进了一步,或者说,将投资品种的范围做出了进一步的收窄,根据基金契约,融通将拟设立的开放式基金定义为“新蓝筹”资本增值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处于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早期的“新蓝筹”上市公司,但从融通对新蓝筹企业的主要选择标准如成长性、财务状况、核心竞争能力、市场知名度、品牌效应等各方面的描述来看,实际上投资范围进一步缩小了,定义在企业成长期的中后期和成熟期的早期似乎更为准确,我们将其投资范围描述在企业的生命周期图上。
融通将投资范围局限在成长期中后期和成熟期早期,也许是出于对中国企业的生命周期的深入认识,与国外不同,西方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和经验积累中,对抵抗风险、延续企业生命有较多的经验和教训,企业的生命周期大大延长,而在我国,企业的生命周期往往非常短,从生到死、由盛转衰往往几年就完成了。往往是企业一进成熟期,也就快进入衰退期了,而在成长期的早期,又往往出现经营失败。因此,与国外相比,中国企业在成长期的早期更容易夭折,而在成熟期,盈利难以维持较长时间,导致风险急剧增加。
究其原因,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是分不开的,从企业本身来看,我国企业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并不很完善和发达的大环境下成长的,所以,客观地讲,我国企业没有经历过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的时代,直到现在,由于素质和经验的欠缺,大多数企业管理层缺乏长期目标和长期投资能力,不注意资本运用和资本结构,经营管理缺乏计划和目标,投机意识强,风险意识差。所以,一遇到复杂情况或困难时缺乏应变策略,因此企业夭折或一蹶不振的概率极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在中国的背景下,决定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能力,政府宏观政策如信贷、投资、税收等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不同企业的生命周期。由于我国还不是个完全市场化的国家,政府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政策因素是决定我国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变量,它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由于目前的政策限制还较多,我国企业并不能自由地选择进入的行业,因此造成部分行业长期处于垄断中,而部分行业则存在严重的过度竞争,极大地缩短了企业的生命周期。
这种企业生命周期的短暂性和易夭折性,在中国上市公司群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一年绩优,二年绩差,三年亏损”,考查高速成长的上市公司,其高速成长期也就是一、两年时间,长期高速成长的少之又少,而且,企业的成熟期很难维持较长时间,往往很快就走向衰退,很多市场上以前的蓝筹股没有风光多久就走下坡路了,比如长虹等,而重组的盛行,往往是很多企业经营失败的结果,为了维持经营,不得不依赖外部资源的注入,这也从侧面反映企业在成长期的易夭折性。
因此,由于中国企业生命周期的短暂,缩小投资范围,将投资品种局限于处在成长期中后期和成熟期的早期的上市公司,可能是个更明智的选择。融通的新蓝筹开放式基金应该说较好地把握了中国企业的特点,确立了独特的投资策略。
但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处于行业的成熟期、衰退期和成长期,而且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还占据较大比重,因此,融通在选择股票品种方面比其他基金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而且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期,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以及行业背景变化较大,因此处于这一特定阶段的上市公司的持续成长能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选定的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也较高,以上这些因素都要求融通在选择和维护投资组合方面必须拥有很高的管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