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资产质量大幅下降
“中经开作为中国证券业界的老牌券商,它的成立发展以及走过的道路浓缩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特有的国情。而中经开自己又背负了太多历史责任和包袱,现在也该歇歇了,由其他角色来扮演历史舞台的主角。”一位业内人士感叹地说。
分析人士认为,严重违规经营是它走向末路的最大的原因。因为根据信托清理整顿的要求,重组后的信托公司资本金最低限额为3亿元,而中经开完全具有实力。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管理混乱、严重违规经营、存在支付困难的机构坚决予以撤销”的原则,这个参与的327国债、四川长虹(相关,行情)、银广夏(相关,行情)、东方电子(相关,行情)炒作的中经开将理所当然地被撤销。
但资产质量恶化也是其退市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截至2000年底,中经开总资产为154亿元,所有者权益22亿元,实收资本为12.88亿元,但直到2002年6月,中经开还没公布2001年年报,但估计中经开的长期投资出现了巨大的亏空。2001年6月30日,中经开持有银广夏959.2842万股,之后银广夏出现15个跌停板,而2001年底中经开仍持有527.11万股。银广夏价位最高时为30.79元,最低时仅2.12元,中经开卖出的400多万股直接导致2001年经营业绩的亏损。现在中经开账面上的几只股票,有ST银广夏和PT金田将不能流通,其内在价值无法估量,但中经开资产质量之差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中经开的退出也是好事,可给予其他信托公司新的生存机会。根据2002年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了信托投资公司可以从事的业务和范围。但是其他信托公司开展业务之前不能绕开中经开的问题,所以中经开的退出有点“舍生取义”的悲壮色彩。
中经开重仓股:会不会长期沉淀﹖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国泰和君安、申银和万国合并后,国泰和君安、申银和万国的重仓股都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启动。所以有人担心,一旦中经开证券业务被并入银河证券后,这两家公司的股票会不会也因此长期潜伏呢?
银河证券分析师认为:“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各自合并后,需要较长时间来磨合,而磨合过程要消耗券商精力,增加了机会成本,所以,它们的重仓股长时间没启动,属正常的事情。但中经开的重仓股要另当别论,因为某些重仓股基本面已经恶化、退市或者面临着退市,这些股票未来可能会被沉淀下来。”
截至2001年12月31日,中经开重仓股有PT金田、西北轴承(相关,行情)、比特科技(相关,行情)、罗牛山(相关,行情)、ST银广夏5只,其中,PT金田已经退市,ST银广夏被终止交易。既然流通性是股票生存的条件之一,那么,不能流通的PT金田和ST银广夏价值多少?
但银河证券的重仓股基本上不会受什么影响,截至2001年12月31日,银河证券重仓股有26只,次新股占据很大比例。按照中国上市公司运作原则,次新股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发生财务或者经营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