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湾有关方面每天都接到大量本岛企业要求投资内地的申请,这些企业认为,今后三年是投资内地的关键时期。”12月11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论坛(暨两岸三地百强企业合作峰会)上,前我国台湾“公共工程委员会”副主委、云林县前县长廖泉裕对记者说。而与此同时,来自我国台湾的西菱集团总裁陈銮秀(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孙女)却向记者透露了公司40亿美元投资内地晶圆制造业计划紧急“刹车”的消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方面,大量与会台企认为,由于内地加入世贸组织及台湾经济连年下滑,今后三年,台企投资内地将出现新一轮热潮;而另一方面,台企投资内地的过程中,仍有诸多障碍,令众台商踌躇不前。种种迹象表明,台商投资内地正遭遇两难境地。 最后三年———台企投资内地“末班车” “以前,台湾每年的电梯需求量约1万台,而现在每年才3000台左右,相比之下,内地每年5万台的需求量,对我们的吸引力很大。”来自永大电梯工业公司营业部的曹田波对两岸市场的差距感触颇深,“由于内地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我们已将内地作为永大电梯的主要销售市场。” 资料显示,几年来,台湾经济持续下滑,人均国民收入从14000美元下降到12000美元,全省财政赤字已达4兆新台币。 然而,近年来,内地经济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突飞猛进,特别是去年至今年,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内地各项经济指标仍“全线飘红”,这使得众多台企对投资内地青睐有加。“过去,在台湾工商界,大家普遍认为,台湾的综合经济实力至少要领先内地五年,而现在,由于内地加入世贸组织及北京申奥、上海申博的成功,如果台企不尽快来内地投资,内地商机将丧失殆尽。”廖泉裕说。 对于内地、台湾经济的反差,威京总部集团主席沈庆京对记者说:“深层次上,台湾经济的衰退是因为其在亚洲的经济角色与地位的变化所导致的。” 来自台湾的美国御廷酒店管理公司的陈冠杰认为,到2005年之后,内地市场将完全对外开放,那时,对于台资企业的一些特殊优惠政策也将逐步取消。因此,在不足三年的时间里,如果不抓住机会进入内地,台企将在与外资的激烈角逐中败北。 例如,内地对台企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很大变数。上海金华咨询公司顾问吴荣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未来三年内,内地的税收政策对中外企业将趋于一致,无论台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因此,对台企而言,今后尚能享受税收优惠的三年,内地还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存在。 吴认为,内地加入世贸组织后,整体经济运行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的接轨,是台湾各行各业看好内地市场的关键所在。 与会的台湾二十多位企业界人士认为,失去在内地投资的机会同时意味着失去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机会,失去进军国际资本市场的机会。他们一致表示,今后三年,台资企业将更青睐于投资内地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内地已成为台商获取投资回报最高的地区之一。 西菱集团“急刹车”———台企投资两难凸显 就在众台商看好内地投资机会的同时,西菱集团40亿美元投资内地晶圆制造业计划的叫停,却透露了太多的无奈。 集团总裁陈銮秀向记者透露,项目是被迫搁浅的,这主要是因为,集团在内地的投资遇到很多难题,如:法律的了解和运用、人才培养、资金周转、关税倒挂等。 其中,陈感触最深的是台企的资金周转问题。尽管目前两岸通汇已没有政策上的障碍,但现有台资银行的内地分支机构,只是办事处,还不能开展实质性银行业务。对台企来说,目前两岸通汇,还只能通过第三地周转。 昆山保田科技电子公司董事长黄文泽,在谈到台企资金周转问题时,也颇有同感。据介绍,目前,从台湾汇款到内地,需要通过外国银行向内地企业转账,最快一个星期,有的甚至要拖到一个月。 黄认为,国内银行目前还无法和国外银行直接接轨。企业的汇款到银行领取时,还要向银行打报告,如果用自己的钱都要打报告,谁愿意把钱放在银行里呢?如果现在两岸银行间能正常进行业务往来,那么两岸之间商贸往来将获得更大发展。 资金周转不便只是问题之一,关税倒挂问题更让陈銮秀及众多台商头痛。据介绍,所谓“关税倒挂”,主要是指台商由台湾本地进口工业零部件或半成品的关税要明显高于进口成品的关税现象。接受采访的台商普遍认为,进口零部件或半成品到内地来加工,既增加了内地的就业机会,为内地创造了税收,又有效降低了台商的生产、加工成本,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而现在,不合理的高关税的存在,令许多台商困惑不已。 此外,陈銮秀认为,产业、官方和学术界三方的结合,是高科技台企在内地投资成功的关键。在她看来,这类台企在内地尚无自己的研发机构,而内地配合台企的研发机构力量薄弱,无法做到和世界同步。 但陈銮秀仍然对投资内地情有独钟,“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德国和日本有晶圆高科技原材料企业,我们有这种技术,我们想继续在内地追加投资,但由于条件不足,使我们的投资处于两难境地。” 本次两岸三地百强企业合作峰会秘书长李茂荣认为,此次峰会最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两岸企业分工、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大家彼此分享经验,尽快消除台企投资内地的各种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