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世界最大的主板生产厂商,2000年华硕雄心勃勃地携1.4亿巨资进军祖国内地家用电脑市场,然而,经过一年的实际运作,华硕发现自己在电脑主板及配件市场上的优势并未能克隆到家用电脑市场,华硕的多元化扩张还需另寻切入时机,于是华硕选择了退出。
宏伟目标未能如愿
华硕电脑公司于1989年4月在台湾创立,最初是致力于主板的研发设计。1999年,华硕总产值超过490亿新台币,主板月产量突破100万片大关,华硕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主板生产厂商。自2000年年底起,华硕前任中国区总经理徐世明力主在中国内地延伸品牌。2001年1月,华硕聘请了奥运会女子体操冠军刘璇作为形象代言人,主推家用电脑。徐世明当时称,一方面,随着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加剧,主板等配件的利润空间将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在全球电脑销售转弱的情况下,中国PC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增长期;而且华硕长期在配件市场的耕耘已使其与上下游的供货商和销售渠道建立了良好的联系,这些都成为其进军家用电脑市场的有力砝码。当时,华硕的内部计划是在一年内做到80万台。那时,华硕一点也不讳言将和联想、方正等厂商展开竞争。胃口大开的徐世明的目标则是阻击联想做家用电脑老大,并宣称“到2003年,华硕电脑的年输出规模将达到4000万台。在五年之内,没有人能超过华硕”。
但事与愿违,华硕瞄准二次换机市场以及深入内地的做法,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华硕昆明的一个经销商在头2个月内没有卖出一台PC。
上任刚几个月的华硕中国区总经理许祐嘉虽然确认华硕已经退出家用PC市场,但他谨慎地使用了“暂停进军”的说法。他表示,华硕在国内近200家专卖店将关掉一部分,没有被关掉的将整合到商用渠道和笔记本渠道中去。为了保证对华硕个人用户的服务以及加强对商业用户的服务,许祐嘉说,今年下半年,华硕在全国的9个服务支持中心将增加到两位数。
家用电脑市场不等于主板市场
华硕进入家用PC市场不久便宣布退出,原因何在?许祐嘉认为,从国内目前的整个PC市场来看,商用PC市场远比家用PC市场要大得多,笔记本市场和服务器市场也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华硕放弃家用PC市场而转战商用PC市场、笔记本市场和服务器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事。华硕在北京的一位行销经理则认为,暂时偏向商用的原因在于,目前家用PC砍价太过激烈,可能会陷入类似彩电那样的价格大战,目前的市场不够健全也不够规范,因此尽管华硕苏州工厂已经完全具备生产能力,但华硕仍然不具备很好的切入时机。
但业内人士并不认可此说法。不少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华硕之所以退出家用市场,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切入市场时机不对,华硕进入家用PC之时,正是家用PC高速增长的末期,接下来就进入了IT冬季。其次是华硕的家用PC质量虽好,但工业设计平庸,而价格又比祖国大陆品牌同等配置偏高,因此难以被市场接受;此外就是华硕进军家用市场的意志不坚决,市场策略模糊。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在PC上,华硕自称除CPU和显示器外,一切组件都可来自自己的工厂,但主板的品牌并不能取代PC的品牌,主板的渠道也不同于PC的渠道。华硕在家用PC市场的败退也给其它靠配件起家如今又头脑发热盲目想冲进家用电脑市场的厂家敲了个警钟。
华硕家用电脑何去何从
6月9日,在城乡华懋商厦五层的电脑大买场,一位多品牌的销售人员就对记者说:“华硕的家用PC性价比并不好,一直很难成为家庭购买的首选,开春以来的销售情况就走低。”记者打电话到华硕设在北京的分公司,想要了解其家用PC近期的总体销售情况,其销售部的一位小姐说:“总体情况是基本已经停掉了家用PC的生产,我只能透露这么多。”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华硕电脑售后问题,记者拨通了华硕设在上海的华捷联合信息(上海)有限公司的电话,对方要求记者找华硕的免费海晶客户服务热线了解,该热线的客服人员对记者称:“华硕家用PC的既有消费者凭有效保修证书仍可在保修期内享受到华硕相应的服务网点的正常服务。”在海龙电子市场一家经营华硕电脑配件的柜台前,记者问:“听说华硕不做家用PC了,可我以前买的整机怎么办呢?”一位销售人员马上脱口而出:“不给保修啦!”这无疑应该引起华硕方面的重视,毕竟,华硕除了家用电脑外还有主板等多种产品,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影响的将是整个华硕品牌。
IT市场群雄逐鹿,各领风骚三五年,折戟沉沙者有之,一蹶不振者有之,横空出世者有之……同一个市场,同一类产品,却有着千差万别的命运。为了生存,为了发展,IT厂商不得不适时调整战略,或重新定位,或扩大规模,或转变模式,或脱胎换骨,这一切都很正常。祖国大陆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竞争异常惨烈。同时,对于不懂IT技术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品牌的力量比技术优势更重要,华硕等在家用PC市场的退出应该使那些与华硕类似还在美梦中陶醉着的企业以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