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行业竞争加剧,退市的压力及地方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政策,2001年以来股东更替型资产重组步伐明显加快。
去年以来15家股权转让或将要转让的商业公司中,有8家的新大股东是民营企业,这表明民企已成借壳上市生力军。
由于新大股东实力较强,且注入的资产盈利能力比较高,发展潜力比较大,因此整体看,其资产重组质量在提高。
商业上市公司具有网点优势,又大多是各地龙头企业,因此并购这些公司将成为外商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重要方式。
2001年以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证券市场环境变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以及经济调整的内在要求,商业板块资产重组出现新的变化,呈现新的趋势。
股东更替型资产重组步伐加快
从公开披露信息看,2001年以来,已经发生控股权变更的有中商股份(相关,行情)、铜城集团(相关,行情)、青岛东方(相关,行情)、ST海泰(相关,行情)(股权划转)、杭州解百(相关,行情)(股权划转)、长百集团(相关,行情)(股权划转);已经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有健特生物(相关,行情)、ST昆百大(相关,行情)、华一投资(相关,行情)、天龙集团(相关,行情)、东百集团(相关,行情)、豫园商城(相关,行情)、济南百货(相关,行情)、PT郑百文(相关,行情)和上海九百(相关,行情)。
商业板块股东更替型资产重组步伐加快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百货上市公司主业经营难以为继。2001年年报表明,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商品零售类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大幅下降,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067元,比上年下降57.3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69%,比上年下降55.90%。二是地方政府部门的优化资源配置政策,加快了经营困难的商业上市公司股东更替重组的步伐。三是退市办法的出台和退市机制的启动,以及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影响,激励商业上市公司利用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质量。
民营企业成为借壳上市生力军
在98年初至2000年末的三年中,民营企业借商业“壳”资源上市的不到10家。而在2001年以来的15家股权已经转让或将要转让的商业上市公司中,青岛东方、健特生物、东百集团、豫园商城、ST昆百大、华一投资、天龙集团、ST百文等8家公司的新大股东均为民营企业,并且都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相对于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的进取心和竞争观念是与生俱来的,它更渴望发展壮大,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入WTO后,民营经济面临比国有经济更严峻的生存环境。随着国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力度加大,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资本市场的兼并收购活动中来。
商业板块资产重组质量在提高
商业板块资产重组质量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大股东实力较强,如健特生物的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青岛东方的浙江横店集团有限公司、ST海泰的天津海泰控股有限公司、东百集团的深圳飞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豫园商城的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PT百文的山东三联集团等都具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二是有比较完整的重组方案,新大股东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三是信息披露更及时,真实性也相应增加。
导致商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质性重组的动因主要有:加入WTO使国内商业企业直接面对来自海外的强大竞争对手,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上市公司会更多地从战略发展角度考虑资产重组的方式和内容;投资理念的转变,使商业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资产重组能否有效提高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监管力度的加强也引导资产重组逐步走向理性。
商业类公司将成外资购并对象
当前外商进入我国商品零售市场主要以合资建店方式,并且在参资比例上受到一定限制。随着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壁垒的逐步消除和我国商品零售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外资将把购并商业上市公司作为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方面,通过收购商业上市公司,外商可以进行迅速有效的规模扩张,因为商业上市公司大多处于中心城市的繁华地段,具有明显的网点优势;另一方面,商业上市公司尤其是连锁经营上市公司,大多是我国各地的龙头企业,外资选择它们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可以分享中国零售市场迅速成长所带来的利润。商业上市公司也将在外资并购中受益:不仅可以得到紧缺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够借助外商有效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
商业板块重组个股值得关注
2001年以来,商业板块资产重组质量提高,实质性资产重组明显增加,但在二级市场上却鲜有表现。在此期间重组的15家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比2001初平均下降17.73%,其中仅有健特生物、豫园商城两家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其余公司股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受证券市场持续走弱的拖累:大盘的深幅下跌动摇了投资者持股的信心,而后势的不确定性又制约着场外资金进场的兴趣。二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向民营企业转让审批工作停滞,由于买壳上市存在不确定性,“壳”公司进行实质性资产置换的进程受到影响。因此,投资者进行观望。
其实,商业重组板块在二级市场中曾有过突出表现。笔者曾经做过统计,在1998年初至2000年末的三年中,商业重组板块涨幅是同期大盘涨幅的3倍。当前商业重组板块个股普遍处于历史低位,股价不到10元,流通市值不足8亿元。因此,若市场整体走强,此类个股应当有不俗表现。
东百集团(600693)总股本1.32亿,目前股价在9元附近。该公司新大股东深圳飞尚注册资本2.3亿元,是以控股、参股形式在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从事战略投资的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圳钦舟投资顾问公司是一家从事策略性投资银行业务的大型专业投资顾问机构。公司新管理层表示,争取用三年时间完成对现有主业的重组,与此同时逐步培植优势产业,注入优质资产,恢复企业再融资能力。公司2002年的经营目标是将从新材料和现有主业角度上考虑发展,争取重组资产产生税后利润1500万元,主业产生800万税后利润。
青岛东方(000739)总股本1.46亿,目前股价不到11元。该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并实施了重大资产置换,新大股东横店集团注册资本12亿元,是全国10大民营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大医药中间体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0年12月31日横店集团总资产为70.07亿元,净资产为33.59亿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0.94亿元,利润总额为4.88亿元。2001年末,青岛东方置入横店集团所拥有的康裕制药95%股权、得邦化学90%股权及生产抗生素中间体的经营性资产,从而确定了青岛东方以医药化工为主营业务的发展方向。
我国是原料药的出口大国,2000年出口额22.5亿美元,在世界原料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加入WTO将有助于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出口;国家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以巩固我国相对优势的化学原料药工业。因此,青岛东方以横店为基地发展医药工业应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