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基金投资组合分析发现,涌入华能国际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600011的基金越来越多,重仓持有华能国际的基金已从去年第四季度的7家增加到今年第一季度的13家。
那么,众基金为什么如此青睐华能国际呢?
首先,募集资金使用效果良好。公司募集资金表面上看是用于还债,但其实质是用于早已启动的盈利前景看好的项目。2001年11月15日,公司发行3.5亿元A股,募集资金27.82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0.3949亿元后,募集资金净额27.4301亿元。募资用途之一是向南京投资支付1.41亿元,用于偿还收购南京电厂未付款项。迄今为止,公司已承担南京电厂的全部债务19.26亿元,并于1999年底向华能国电支付了全部转让款项5.34亿元,于2000年向南京投资支付了部分转让款1亿元,剩余的南京投资转让款中1.41亿元用募集资金偿还。2001年,南京电厂业绩不俗,2002年第一季度,其发电量又比上年同期增长18%。用途之二是偿还用于吸收合并山东华能的短期银行借款10.68亿元。吸收合并山东华能后,增强了公司运营资产的战略分布,使其更广泛地覆盖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沿海地区。由于公司成功并购山东华能等电厂,2001年公司业绩出现了大幅增长,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17亿元,比上年的125.58亿元增长26.4%;实现净利润36.3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6.44亿元增长37.51%。在股本扩张3.5亿股的情况下,公司的每股收益仍然由2000年度的0.47元增长为0.61元,净资产收益率也达到了13.40%的较好水平。而且,华能国际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继续保持良好水平,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为1.19元,与2000年度的1.21元基本相当。今年一季度,公司经营业绩继续稳步提高,各运行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累计完成发电量138.6亿千瓦时,与去年同期同口径相比增长8.11%,完成年度计划发电量的24.32%。
其次,公司同行业竞争的优势地位明显。公司成立7年以来,电力主业获得了跳跃式发展。公司现已拥有全资电厂10座和参股、控股电厂3座,拥有总装机容量1081.35万千瓦,相当于2000年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42%,在建及规划电厂装机容量552万千瓦。公司连续8年实现盈利稳定增长,总资产规模现已达到424亿元,净资产为225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公司总股本也从成立时的37.5亿元,增加到目前的60亿元人民币。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电力资产以不断扩大公司经营规模,其中新建和扩建装机容量400万千瓦。
今年5月上旬,华能国际董事会又通过决议,拟斥资20.5亿元收购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拥有的四家电厂中的权益和资产。本次收购后,公司可控装机容量将由11050兆瓦增加到13500兆瓦,增加22.2%;拥有的净装机容量将由10813.5兆瓦增加到12500兆瓦;在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净装机容量将分别由1200兆瓦和2000兆瓦增加至2040兆瓦和2597兆瓦。本次收购将扩大公司在经济发达、电力需求较强的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并使公司首次进入近年电力需求增长较快的浙江省,进一步巩固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独立发电公司的地位。
第三,投资华能国际可获得较为稳定的红利收益。由于华能国际同在境内外上市,根据相关规定,华能国际应按三个会计制度下最小的净利润数为基础进行分配。2002年5月15日,公司召开2001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200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2001年末总股本60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以公司上市以来12.68元的平均股价计算,收益率达2.37%,明显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
今后,华能国际将继续遵循“收购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在国内收购设备先进、盈利稳定增长的优质电厂,以及运用华能国际的管理和经营模式来提高效率、创造价值,有选择性地进行新项目的开发,以进一步壮大主业,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雄踞中华大地的电力航母。
由此不难看出,众基金为何如此青睐华能国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