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股评,可能有不少人会皱眉头,或认为其档次低,难登大雅之堂,或认为其八股式的文风不切实际,对操作的指导性差,但另一方面,每当遇到行情低迷、亢奋或大幅震荡时,多数股民在操作前总会想到先听听股评人士等专家的看法。那么,股民需要什么样的股评,又应如何看待股评呢?
从目前各类媒体上多数股评的结构来看,开始都是用较大的篇幅描述与点评当日、近一周、一月甚至更长时间内大盘的走势,然后套用各种投资理论,从资金流向、市场人气、技术指标、投资者心理面甚至宏观经济政策等角度找出影响股市走势的可能因素,以解释行情变化的原因。接着是上述因素将继续起作用的推断,并顺理成章地提出对后市行情的看法。问题是,股评家的解释是否全面,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主观臆断的干扰,推理的依据是否客观、可信度如何,这就要考验读者的判断能力了。更有甚者,个别股评者或生搬硬套西方的投资理论,或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不自知,泡制出平淡无味、玩弄词藻的八股文体,既谈不上什么令人有所启发的新意,更谈不上有什么准确性可言,使股民更加反感。股民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股评呢?调查显示,无非是观点鲜明,内容有新意,最好是有较准确的预见性。而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较成熟的股民对专家预测必须准确的要求并不高,但不管怎样,少一些对既往走势的描述,讲清楚分析判断的理由,并大胆提出对后市行情的看法,少一些如果怎样、那么会如何之类的模糊语言,应该是起码的要求。其实,一般而言股民不会想着从股评中找到指导操作的灵丹妙药,而是在借鉴专家看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并寻找一种认同感,或检验一下自己判断时有哪些方面没有考虑到,然后再根据行情的走势进行验证,或寻机弥补。那种认为股民缺乏专业知识、事事处处需要专家指导的观点已经过时,现在市场上也越来越不需要那种万金油式的股评家了,而是需要他们在某一方面能够确有所长,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观点。从这一点来看,股评家队伍中将越来越容不下一些滥竽充数者了。
由于新入市者源源不断,而且市场中资讯庞杂,股评作为一种独特和短小精悍的分析文体,未来不会没有市场,只是股评家也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