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眼里,投机从来就不是一个好词。在我们以往所受的教育里,政治上投机叫做投机革命,在很多文艺作品中,这种人的下场十有八九都不太妙。经济上投机则叫做投机倒把,在五次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我国第一部刑法里,投机倒把是一项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罪行,排在走私罪的后面。20年前我在法院工作时,就一直弄不清这个词的意思,现在想来,投机倒把大概就是看准机会倒一把的意思吧。后来,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投机倒把这项罪名在修订刑法时被取消了。
虽然投机倒把的罪名没有了,但现在经济生活中的投机现象还是有的。就拿争论从没有消停过的证券市场来说,大家虽然在对市场的评价上会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是各方都无法否认的,那就是中国的证券市场确实投机气氛浓厚。其中意思大致有两方面:一是讲市场机制尚未发育成熟,二是讲市场中投资者热衷投机。两者互为因果,把个证券市场搞得不亦乐乎。第一点乃是一篇大文章,非三言两语所能议论,至于第二点,我想站在个人投资者的立场上说上几句,为投机这个词辩解一番。
就个人证券投资者而言,区分是投资还是投机的标准似乎是约定俗成的,那就是看持股时间的长短:中长线持股的就是投资,超短线或短线持股的就是投机。不少专家常常语重心长地告戒中小投资者,投机是不好的方法,是赚不到钱的。健谈一点的还常常举出一个美国老太太几十年持有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后来如何如何的例子,也不知是否真有其事。让我们先善意地认为专家们都是善意的,都是想让中小投资者赚钱的,但是即使是真理,唯一的检验标准也只能是实践,实践结论真的支持专家们的观点吗?
首先,仅就技术角度来讲,我认为投资与投机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投机不过是投资的一种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投机本身就是投资!投机不仅没有任何卑鄙的意味,而且是一种高超的投资技巧。假如在沪深股市1996年年底取消T+0交易方式前,有人能三天两头地在一只股票上当天打个来回,而且有所斩获,那他一定是投资者中的人精了。现在,如果你能每10个交易日即两周进出一次1/3的仓位,而且赚到了钱,你肯定也是高手。至于有人不做短线,或者说不投机,实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其次,平心而论,谁不想长线持股啊,象美国老太太那样,省心省力,不着急不上火,不经意之间就成百万富翁了,还成了一个传奇的主角。可是你想当美国老太太,上哪儿找有可口可乐业绩的公司去?虽然身边长期持股获利丰厚的例子不是没有,但实在是凤毛麟角。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个个上市公司业绩的造假,一个个市场股价神话的破灭。很多中小投资者在高位买银广夏,还不是看好其业绩?没想到业绩是吹出来的,泡沫破灭后,股价急转直下,跑慢一点的投资者,恐怕连鞋后跟都要赔进去了。
说到可口可乐的业绩,我倒想起一件事:大概是1986年的夏天,面对面听过美籍学者赵浩生的一个报告,他笑着讲到美国人生意头脑简单,想在中国卖可口可乐,算的账是一个中国人喝一罐就是十几亿罐。当时可口可乐刚进中国不久,销路尚未打开,于是觉得赵老说的太对了,后来呢,笑到最后的还是可口可乐。一种饮料从二战喝到现在而魅力分毫不减,简直神奇。买这种股票进行投资,大概没什么大碍。但看看这些年的各类国产饮料,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一两年。这种公司的股票如果上市,你在投资以前最好先问问自己,明天你会喝到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