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目前处于胶著状态,大多数机构对政策面暖风的支撑有依赖,相信大盘下跌的空间有限,逢低仍可慢慢买入。当然股市上行的压力也心知肚明,巨大的套牢盘非短期能够化解,加上大资金本身对仓位的控制,走势在近期显得异常沉闷。但是盘中不时跳动的短炒个股,如陆家嘴(相关,行情)、金杯汽车(相关,行情)等,表明行情正在向老机构,老庄家控盘的股票扩散,维持指数的接力棒从新资金向原来盘中机构转移的过程在进行,大盘短期缺乏了明显的主导涨跌的领头羊。
当股市处于井喷后的“平静期”,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众多机构操作的理念在悄悄改变,这可能会对以后个股走势产生与以前较大的不同。1999年后的长期做庄,高度控盘的模式,在2001年后的大调整中让许多机构吃尽苦头,在本轮上升中,几乎所有新介入资金都避开了老庄股。在这次做行情中,新资金者是适度控盘,而老机构大多减少了重仓股的筹码,市场无形中达成了某种共识,要赚钱,但是要防止过于操纵股价造成“帐面富贵”,个股的拉升都比较克制。
大家都认为眼下的走势“不痛不痒”,闻利好进入的机构为什么突然间“没了动静”,其实并不了解众多大资金已经改变了“策略”,在控制个股仓位的前提下,如果抛压不是十分大,才会果断拉升。以往硬行强攻,往往导致股价越高,手中筹码越集越多的“强行控盘”,帐面利润根本兑现不了。现在机构们聪明了,许多股票走势漂浮不定,看似缓缓阴跌破位,猛然间一根大阳线拔地而起,不少走得好好的个股,一放量突破马上陷入调整。让想顺利跟庄的人总是踩错节拍,目前成交量日稀,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是大多数人被机构“声东击西”的个股迷惑,资金不断被套,做短线的勇气和活力大降所致。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空间有限的“众人博弈”阶段,指数的高位与低点许多参与者大致都心中有数(可能精确性差一点),这样大资金的难处可能更大。一旦指数上冲到了公认的“目标位”,小资金可以一抛了事,大机构这么多筹码怎么办?从资金获利的安全性考虑,上亿元以上的集团资金,都希望延长行情,慢慢抬高底部,使市场平均持仓成本提高,这样拉高回落中大多数筹码会自动鍞定,可以减少机构出货时争抢跑道的麻烦。
从现实各方面环境的制约情况分析,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多空处于“均势”状态,马上聚集较大的做空动能不现实。而大量空翻多资金入场后,短期没有更多“第二梯队”机构跟上,坚守阵地是最重要的。从上述情况看,只要多头力量不突然上攻,眼下的缩量关系不大,要赚钱需要比谁更有耐心,节拍踩得相对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