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对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和民营经济人士的地位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对发展民营经济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为发展民营经济和第二次创业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黄少雄书记介绍说,目前,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较鲜明的特点。 广东工商联常务副会长黄少雄剖析“十六大”与广东民营经济 民企处在最好发展时期 作为得改革风气之先的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十六大”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广东的民营经济将怎样去迎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争取更大的发展?本报记者就此对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黄少雄进行了独家专访。 非公经济占据半壁江山 记者(以下简称记):广东的民营经济发展在全国走在前列,请介绍一下我省民营经济目前的情况。 黄少雄(以下简称黄):广东的经济改革先走一步,广东民营经济起步较早,20多年来发展得很快,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私营企业22.7 1 万户,注册资本超过2787亿元,尤其是“十五大”以后的五年时间里,发展更加迅速。1997年底,全省的私营企业是12万多户,五年时间里,私营企业户数已经增加了10万户,增长了88%左右。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从全省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外资)比重上已经占了半壁江山。 记:如何看待广东民营经济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黄:民营经济首先是促进了我省经济增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去年我省GDP超万亿,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又增长10.5 %,其中民营经济功不可没,越到下面的市县,民营经济的贡献越大,比重从70%到90%以上。 其次是解决了扩大就业的问题,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大批原来国有、集体企业转制的下岗职工,对减少转制的成本、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活跃了市场,尤其是通过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批民营企业家先富起来,带动其他的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种例子在广东有很多。 “十六大”带来更多契机 记:您如何看待“十六大”以后,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黄:民营经济发展,现在最大的机遇就是“十六大”的东风,如果说“十五大”是明确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十六大”则是对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和民营经济人士的地位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对发展民营经济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为发展民营经济和第二次创业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可以说现在是民营经济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第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广东作为外向度较高的省份,与外界的联系也将大大增加,民营企业不仅是在省内、国内,而且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这其中就有许多的商机,为我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第三,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率先建设宽裕的小康阶段,经过20多年的经济发展,广东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在这一过程中,广东的民营经济将充当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 结构调整成为最大挑战 记:您如何看待新时期广东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 黄:广东的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已经在量上有相当规模,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产业、行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相当部分的民企,生产的产品还是传统行业的产品,某些方面存在市场饱和的情况,这些产业、行业效益在近年来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因此整体上存在对产业、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 二是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不适应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相当部分民营企业技术上比较薄弱,技术含量低,其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迫切需要解决。 三是从企业本身的制度机制来看,也是一个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许多企业都是老板“一个人所有,一个人说了算”。因为市场逐步成熟之后,投机的机会肯定就少了,这就需要企业逐步在制度上创新,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像现代企业制度发展。 四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比如民企的融资问题,民企找银行贷款还是有难度,又比如,为什么会有一些民营企业变成跑到海外注册公司,然后回来投资?说明对民营和外资的国民待遇问题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民营企业呼唤公平竞争 记:在新的机遇和挑战来临的时候,您认为应该如何促使我省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取得进一步发展? 黄:首先是要使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地位,创造一个激励他们同心同德、促进经济发展的氛围;其次是在政策法律法规上要讲公平,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一定要各种优惠,但一定要公平、平等、对各种市场主体的一视同仁;三是使民营企业家的合法利益在法律上有保障。保护合法的劳动和非劳动收入,依法保护私有财产。 另一方面,从工商联来讲,在当前更要加强民营企业的信用建设;其次是引导民营经济进行结构调整,通过资本、品牌为纽带,把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整合,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发展;三是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引导他们逐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张国良 黄少雄认为,广东在率先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民营经济将充当重要的角色。 本报记者曹原摄 ■观察 广东民企关键词 ●科技向科技型企业转变已经成为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目前经认定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已经有3500多家,去年民企投入的科技开发经费已经达到60亿,占全省投入的一半多,而且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长; ●资本涌现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私营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这一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实力,我省是112万元,在全国最高。民营企业注册资本一亿元以上的有41家,1000万以上的有2291家,集团企业有240多家; ●专业专业镇、专业村的模式有了迅速的发展,许多民企扬长避短,在市场细分中做专做精,逐步形成专业分工为主导的行业体系,比如南海盐步的内衣产业、中山古镇的灯市、东莞虎门的服装、顺德乐从的家具等; ●物流民营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别是以在各级工商联注册管理的行业商会为纽带,来发展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业。比如南海五金市场、广东天健建材市场等。 ●外贸广东民营经济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全省已有200多家民营企业在境外、海外设有分支机构,900多家民营企业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2001年民营企业的外贸出口比前一年增长了一倍,今年头八个月同比又增长2.3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广东外贸出口的新亮点。 ●上市一批民营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已经明显提高,据我们调查,去年已有80%左右的私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限制公司改制,30多家成为规范化的股份制公司,18家通过“买壳”等方式在国内外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