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据传,由国务院直接出面救市,这在中国证券历史上只有一次,“6·24”行情始末
火爆的行情总是在惊讶中诞生。6月22日,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突然宣布重大消息,国务院做出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至此,在2001年6月12日开始实施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在一年后绝大部分已被否定。
消息即出,深沪大盘马上还以井喷行情,几近涨停报收。高悬于投资者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由于政策来源的权威性,已经容不得对管理层扶持资本市场的坚定态度有任何怀疑。
消息严密封锁“一个伟大的决定”诞生
“6·24”行情之后,最忙的当属吴敬琏先生的助手。这位助手在短短的一天内,就接到了近二十家媒体采访吴老的请求。遗憾的是,吴老目前不在北京。巧合的是,就在上周,吴老先生撰文阐述了国有股减持与国有股流通的不同概念。文章发表后,内容尽管涉及到减持的敏感话题,但市场反应出乎意料的平静。一直坚持全流通方案解决中国股市根本问题的张卫星,在事后分析说,吴老的这篇文章与此前的态度大相径庭。张卫星敏锐的嗅觉使他感受到“这里面已经有了特殊的含义”。张分析说,有关部门的解释公告中,吸收了证监会此前对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大讨论和大征集取得的一些成果。
“市场的利益开始得到充分重视。对于市场的认识,监管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消息来得不过是比想象得略微突然一些,因为,此前的这个政策信号已经明白无误。”自国有股减持暂停后,中央财经大学的贺强教授也意识到,1330点至1380点已经成为明确的政策底。
“政策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徐宏源先生说,“对于管理者来说,用政策调控股市恐怕是最简单的方法了。”
这个消息一直到公布前夕都封锁得极为严密,然而这个决定绝不是在仓促判断后出台的。据内幕人士透露,早在今年5月底的时候,证监会就曾经召开了一个小规模的研讨会,讨论证券市场的现状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会上,吴晓求、高尚全、体改委的一位副司长都在场。大家就以下问题做了谈论:放缓增量发行、解决存量问题、优化市场结构、提升公司价值,但并没有过多提及减持问题。
随后,市场又有关于减持的传言。财政部不得不出面,断然辟谣:“没有进行任何有关国有股减持方案的研究。”某券商的一位高管人员分析说,当时很可能确实是在研究国有股的问题,“现在来看,这一决定很可能就是那时决定的。”
消息在出台前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记者采访到的多名专家证实,无论是海归派还是本土派,此番政策出台之前并未按照惯例被有关部门召集讨论。
这当然不是因为不需要讨论,而是问题的通盘解决已经到了必须由高层痛下决心。股份制专家刘纪鹏曾对媒体表示,这是纠错机制的延续,按照虎杰投资张寅的评价:“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
实际上,重大利好公布前市场已有征兆,上周的股市莫名其妙的小幅上扬,说明市场已有人先知。其实减持的那场持续四个多月的实验,给人的教训太深刻了。吴士亮说:“其实不少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可还是拿不准,不敢下水。因为股市的陷阱太多了。”
前期种种利好对机构的杀伤力太大,机构需要管理层亮出底牌
激活证券市场还需要培育机构力量,去年股市的最低迷的时候,曾经有六家券商向管理层报告了艰难的处境,不久以后证监会便宣布国有股减持暂停。券商依然未获喘息之机,因为2002年,券商的处境并未得到好转。
事实上,券商的处境牵动的是许多人的心。
北京证券业协会监事长吴士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降息、下调佣金、社保基金入市等利好都不足以推动股市的主要原因是券商不作为。去年下半年的股市狂跌使券商元气大伤。代客理财巨额亏损,有些券商早已亏掉其净资产值,濒临破产边缘。2002年5月降息,无异于雪上加霜,对股民刺激亦不大。降一两个千分点的佣金微不足道。可对券商来讲却是致命的,经纪业务收入平均减少50%!在去年全行业巨额亏损,今年又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券商已无心作市,而忙于精简缩编。恰逢上市公司自查整顿。查处违规案层出不穷,使自营、理财大幅缩水。
在低迷市道下,保险公司间接投入股市的资金也难于幸免,据某保险公司运营中心人员透露,保险公司的这部分投资亏损幅度可能在7%~8%之间。
刚刚结束的中科案件庭审惊曝委托理财冰山一角,贺强分析说,中科系掌控的资金中,70%~80%来自银行,那么到底有多少银行资金进入到股市,又有谁能说得清楚?股市的持续低迷还会引爆多少资金链?
监管需要成本,当成本高于预期的时候,对原有政策的坚持只能意味着更大的代价。这时,我们已经不难理解,为什么市道如此低迷,并没有出现一些海归专家们提到的券商购并重组。
资本市场无小事,券商的处境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6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中央金融系统党代表会议上指出,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摆到重要位置,其中,特别提到,认真做好处置金融风险的工作,保持社会稳定,密切关注和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防范金融风险对中国经济金融秩序的冲击。
贺强分析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信号,“有的时候,暗示也是一种力量。”
一家机构的资深操盘手对记者说,在他们看来,因为夏至附近正是循环周期理论的重要时间之窗,政策颁布的时机再恰当不过,就这一点而言,管理层制定股市政策时巧妙利用了市场的规律。他分析,由于市场依旧没有做空机制,机构操盘获利的基本模式没有改变,主力仍旧需要通过控制一定比例的筹码,推高股价后派发获利,如果国有股减持的基调不明确,就有可能造成未来筹码锁定的不确定性,而过滥的增发同样如此。所以,如果依靠机构重振市场信心,就需要管理层亮出底牌。
专家指出,由国务院直接出面救市,这在历史上只有一次,1994年,7月29日,上海股指跌到325点,中国证券市场离崩盘仅一步之遥,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刘鸿儒先生临危受命,连夜亲自起草救市政策,提出设立中外合资基金,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还有券商融资问题,8月1日三大报以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名义发布此消息,沪市跳空以394点开盘,之后一路上攻,两次攻克千点大关。
本轮行情究竟会如何演绎?业内人士评价:尽管叫停减持还不解渴,但是,管理层的坚定态度已表露无疑,目前券商已到了不战自灭的地步,必须背水一战!行情还会演绎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