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旭自上海报道 昨天,上海外滩上一座古老的金融大厦里响起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黄金市场最具标志性的锣声——上海黄金交易所在这里正式开业。 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第一天总交易量达到540公斤,总交易额突破4500万元人民币。 上午9点50分左右,金交所刚开业,108家会员单位的交易员就铆足了劲儿要争“第一单”。9点58分,上海老凤祥首饰研究所有限公司交易员陆小茵以每克83.68元的开盘价买进具有“象征性”的黄金(AU99.95)1公斤,卖出方为山东黄金。 随后,黄金在追捧下一路攀升,黄金(AU99.95)在上午10点多就涨到了当天最高价92.04元。然后开始走弱,AU99.95金下午最终以83.54元收盘。据专家估计,近期国内金价有可能保持在每克82元至84元的区间。 上海黄金交易所副总沈刚女士向记者介绍,“个人炒金”尚没有明确时间表,但是上海金交所正在做积极的准备,争取能在明年推出。 据了解,央行正在为黄金交易的市场化铺平法律、法规上的道路。关系到企业生产、加工的《黄金管理暂行条例》已上报国务院;黄金交易的税收政策、黄金交易所的章程、规则都在积极制定中;关系到“个人炒金”的《个人投资黄金交易的管理办法》也几易其稿,央行有望在近期出台。 ■新闻解读 黄金开放有何影响 中国黄金市场的开放对普通投资者意味着什么?昨天记者专访了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经理王立新。 ■首饰市场最先变化 “由于现在的黄金交易市场并没有对个人开放,所以对一般老百姓没有太多影响。但随着黄金市场的发展,大家会发现黄金饰品的价格更跟国际接轨,而且款式更多样。”王立新分析说,以往黄金属于专项管理的物资,零售、批发、加工都需要许可证,任何一个黄金销售企业只能用央行规定的配售价买金,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这种不完全竞争的局面,让众商家黄金首饰的价格几乎一个样,加工企业也不注重款式的新颖。以后各商家在黄金交易市场直接购金,就可以选择价低时买入,更合理公道。 ■个人炒金值得期待 中国老百姓素有买金藏金的习惯,据有关调查统计,1989年黄金消费仅40.3吨,而1999年达到250吨,拥有黄金的增长速度相当快。但是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即使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均也只有0.28克左右。而黄金已经开放的香港,人均拥有黄金达到8克以上,其中60%以上为金条和金块。 因此专家预测,市场完全开放后,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银行自由买卖黄金,可以选择保存实金,或者在银行开具黄金存折,参与交易赚取差价,这个操作方式同炒股一样。而且由于黄金更具备增值、避险作用,越是在世界政治、经济不稳定期间,越能体现它的投资价值。 ■炒金风险相对较小 西方有个比较流行的说法:100年前的每盎司黄金可以买一套好西服,现在依然是每盎司买一套好西服。巴黎银行的黄金专家查尔斯科诺特也曾指出:越是在股票、钞票贬值的时候,黄金价格反其道走高。正是由于黄金与股票、汇市等众多投资渠道具有反向运动的特点,而且长期变化较小,许多国外个人投资者会选择黄金抵御实体经济的波动。以黄金从1990年到2002年的价格走势来看,国际黄金价格一直维持在每盎司260美元到400美元之间,波动相对较小。因此,投资黄金一样有风险,但风险要比股票等投资产品小得多。 ■文/本报记者 王旭 ■新闻资料 近十年国际金价走势 ■1993年:每盎司(28.35克)升至400美元; ■1994、1995年:380至390美元之间; ■1996年初:400美元; ■1997年底:330美元; ■1998、1999年:280美元徘徊; ■1999年9月,上升到340美元; ■2000年:逐步盘跌; ■2001年2月:260美元; ■2002年6月4日:330.30美元; ■昨天:317.65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