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银(香港)”是香港银行业的中流砥柱 |
七月的香港,热浪袭人,但是更为炙热的是认购新股热潮。这边厢,“发易易易”(李嘉诚旗下的“长江生命科技”港股编号为8222,广东话发音近似“发易易易”)热浪刚刚平息;那边厢,“易生发发”(“中银香港控股”股份编号为2388)的招股热浪已经汹涌而至。各路投资者调拨资金,争取认购股权,忙得不亦乐乎。
香港散户享有优惠
7月15日上午9时,“中银(香港)”正式揭开公开招股的帷幕--“中银(香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遍布全港各处的53家指定分行,开始向零售投资者派发认购申请表和招股书。有消息指出,“中银(香港)”这次原计划印制了200多万份申请表,后来“加码”增至300万份,几乎平均每两个港人可分得一份,创下香港资本市场的纪录。
中午12时许,记者赶到附近的东亚银行分行,几名职员正忙着派发申请表。尽管没有出现人龙,但是前来领表的市民络绎不绝,而且每个人最多只能拿5张表。老股民江先生戴着眼镜,站在银行里细细研究申请表。他对记者说:“反正‘入场费’不高,我肯定要申请几手。”
“中银(香港)”这次招股,在具体安排上向散户“倾斜”,充分体现了该银行“扎根香港”的策略。首先,合资格的香港散户以白表申请认购,可以获得最终定价的5%折扣优惠;其次,每手为500股,入场费最低不足4000港元;最后,公开发售的股份占这次全球招股总数的10%,但是承销团成员之一的“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黄启立透露,如果出现超额认购,将从国际配售部分调拨股份给散户。根据香港现行的有关证券条例,如果公开发售出现了15到30倍超额认购,散户分配比例将达到30%。
五大财团纷纷入股
根据“中银(香港)”14日公布的股份出售详情,中国银行这次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银(香港)(BVI)有限公司,出售约26.4亿股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现有股份。每股定价在6.93港元到9.50港元之间。以最高定价计算,并且行使全部的超额认购权,这次的净集资额约为240亿港元,集资所得将为中国银行所有。
在启动国际“路演”的记者会上,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透露,渣打银行将斥资5000万美元,通过认购股份,成为“中银(香港)”的策略性股东。但是,香港5大地产财团显然比渣打银行更为进取。
早在“中银(香港)”公开招股之前,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基地产、信和置业和恒隆集团都明确指出,将认购“中银香港(控股)”的股份。其中,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的认购额最大。据悉,前者计划认购逾2亿股,斥资约14.6亿至20亿港元;而后者也会认购不少于1%的股份,涉及金额约7亿至10亿港元。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更在上周的股东特别大会上高调地宣布:“‘长和系’一定会购买‘中银’股票,而且数目相当大。因为我们对‘中银’有信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银(香港)”盈利大幅增长的前景惹人憧憬。“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指出,该银行今年的盈利将比去年增加一倍,达到62.81亿港元,而且上半年已达到50%的利润目标。
更重要的是,“中银(香港)”正加强风险管理,大幅改善资产质量,这无疑有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到去年底,“中银(香港)”的不良贷款比率已降至9.5%。该银行今年计划回收70亿港元不良贷款,上半年也已完成了目标的一半。今年前5个月,该银行共批出1.1万宗贷款,出现问题贷款的金额仅占总金额的0.06%。
邀请日本散户认购
“扎根香港、拓展全球”,“中银(香港)”这次招股上市,不仅在全港掀起认购热潮,还广泛吸引国际投资者。引人注目的是,该银行瞄准日本零售投资者,在当地最大财经报章《日本经济新闻》刊登全版广告,详列招股资料。有日本银行家指出,“中银(香港)”是首家在招股上市中邀请日本散户参与认购的中国内地企业。而此间的投资银行分析员透露,此举将成为其它中资大企业如“中国电信”向海外投资者招股的先例。
从去年的重组合并,到今年的招股上市,“中银(香港)”一直是香港金融市场的焦点,也一直颇受国际投资者和传媒的关注。正在伦敦进行国际推介的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强调指出,“中银(香港)”上市不仅是中国银行一个新里程,也把中国金融改革带入一个新纪元。
“中银(香港)”的成功上市,不仅对内地银行起着示范的作用,有助加速内地金融改革步伐,还将改变香港股市的深度和结构。香港证券业人士指出,目前恒生指数成分股中,“汇丰控股”的市值最大,占成分股总市值的28%。因此,“汇丰控股”的升跌,一直影响整个恒指的走势。而“中银(香港)”上市后,其市值逾千亿港元,应能跻身恒指成分股,从而能够冲淡“汇丰控股”对恒指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