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一个以最近3年的营业收入总额成长率为指标,根据对近千家成长性非上市民营企业的调研结果,近日在北京发布。
评选是由《当代经理人》杂志进行的。据介绍,根据营业收入总额成长率(成长速度)排名,成长速度前10强的平均成长速度为443.0%,前100名的平均营收总额成长速度210.54%,其中成长率最高的前两名成长率接近2000%。调研中所体现的几点发现,对于将来的人才择业将具较高的参考意义。
发现一:行业并不决定发展潜力
在这次调查中,百强企业成长速度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性,年成长速度最快的却是化工行业(488.28%),成长速度最慢的是加工类(147.37%)。
在100强排行榜中,传统行业所占的比重和其成长的速度说明,中国企业仍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例如,100强企业中,房地产业所占的比重为4%,其成长速度为232.05%,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过去2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增长了近两亿,而未来20年将再增加2.6亿,这样仅城镇居民每年将有近2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这个行业依然有极大的潜力。
评选结果显示,100强成长企业的行业分布非常分散,涵盖24个行业,其中有9个行业都超过了平均水平。在100强排行榜中,传统行业如综合类、纺织类、服装类等占了相当比率,表明传统行业同样存在良好的发展机会,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发现二:内陆企业发展后劲十足
本次调查中,尽管内陆地区企业入围100强的较少,但也有部分内陆地区企业发展潜力突出,过去那种沿海发展快、内地发展慢的梯形结构已有所改变。
从整体上看,100强企业所在的22个省份中有9个省都超过210.54%的平均成长速度水平,这充分表明各地区的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100强企业的地域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基本一致。从整体看来,我国成长性民营企业的地区分布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一些沿江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所拥有的成长性民营企业的数量比重较低。这表明,沿海沿江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势仍然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南方地区的主客观环境有利于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
地理位置以及各地的经济政策成为民营企业成长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浙江可谓是首屈一指,在有的地区民营经济甚至超过了80%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地区间的差异是相对的,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虽然我国东西地区、沿海沿江与内陆地区民营成长性企业,在实力对比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距非常突出,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这种差距一定会有所缩小。
发现三:民营企业社会贡献能力增长
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势必会带来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增加。评选结果显示,上榜的民营企业在营业收入、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和纳税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对社会贡献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而最近有报道指出,在人才市场上民营企业已日渐变成一个主要的人才需求大户,这与民营企业的社会贡献能力的增长是有相当关系的。
据此次评选活动主办单位的有关人士介绍,此次评价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有两个衡量指标:一是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二是社会积累率,即衡量公司社会贡献总额中多少用于上交国家财政。
根据此次评选所采集的数据,对100强企业的社会贡献能力进行了比较,数据显示,100强企业2001年比1999年有较明显的增长(见下表),也就意味着企业对社会贡献有较为明显的增长。100强企业的社会贡献能力比较(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