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周六,《证券市场周刊》编辑部迎来了一群中国证券市场的热血人物。他们是经济学家吴晓求、刘纪鹏、韩志国、王国刚、林义相、徐宏源;有中信证券副总经理黄卫东、湘财证券战略规划总监施光耀和本刊特邀的个人投资者代表张卫星。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的领导出席了恳谈会,并认真细致地全程听取讨论。
银河证券总裁朱利、股票投资专家蔡明、知名学者王连洲没有到会,是通过专访及书面形式表达了他们对会议主题的看法。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社长王波明首先发言。王波明提出,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不能无为而治。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常务干事王莉强调,证券监管要调控预期,如果把未来的规划设计好,无形当中就是提高了投资者的信心。如果给出一个预期,全流通的短期恐慌可以控制。
谏言献策,对股市六个重大问题的争鸣与碰撞持续了6个小时。
市场到底缺不缺资金 ?
专家认为,资金问题是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但不是治本之道。
中国有数量庞大的社会闲散资金,为什么这么多的资金进入银行而不进入股市?这和银行体制有关,跟国有的银行体制有关。有关资金政策出台不了,关键在央行,不在证监会,这涉及到银行体制改革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
蔡明认为,应该打通货币市场资金流入资本市场的渠道,扩大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
他说,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市场,资金的流动取决于货币市场收益率与资本市场收益率的对比,一旦货币市场收益率低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市场收益率,就会导致资金流出货币市场进入资本市场。人为的堵截并未能阻止银行资金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股市。
王国刚认为,要维护投资者信心,还应该从政策面上考虑,采取什么办法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