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尤其需要进一步发展。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董辅礽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中国经济长期保持7%增长的背景下,居民储蓄存款的有效分流和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等诸多因素,为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需求环境和有利条件,基金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董辅礽说,基金业在中国是新兴行业,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美国为例,到2000年底,美国8000多只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近7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为6万亿美元,共同基金一举取代传统上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商业银行而成为美国金融市场上的最大金融中介。虽然中国基金业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但真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却是在1998年后发展起来的,仅有四年历史。截至2001年底,我国14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47只封闭式基金和3只开放式基金,基金资产规模8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与国外成熟市场存在很大差距,发展空间非常宽广。
董辅礽认为,目前资金面上已经为基金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据统计,国内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接近8万亿元,在证券行情转好的情况下,会有相当高数额的储蓄存款转入证券市场,其中一部分会投资于投资基金。另外,目前国内保险公司资产总额为4000多亿元,按照目前的规定,可投资于基金的保险资金高达616亿元。
但董辅礽同时认为,投资基金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还要不断开发新的基金品种。国外发达证券市场上,基金品种丰富,我国的证券投资投资基金品种也要不断创新,改变目前国内单一且基本类同的股票国债混合型基金品种的现状。去年以前,国内的基金都是封闭式基金,去年开始推出了开放式基金,并且各家基金有各自不同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今年,国泰金鹰增长基金也已筹备就绪,开放式基金队伍将得到进一步壮大。目前,开放式基金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主流品种,开放式基金的推出,不仅符合中国基金业的市场化需求,而且也符合中国基金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同时也对基金管理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全面提升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
董辅礽指出,随着中国加入了WTO和基金业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基金业的竞争会进一步升级,国际化程度会更高,这其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他建议,国内基金业要积极研究国内外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重视与国际资本市场多层次、日常化的业务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投资理念,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我国基金管理的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