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就“10+1”模式
http://business.sohu.com/
|
|
头条评论本报特约评论员慧丰
背景说明
11月4日,在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总理朱啊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而这不仅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正式启动,也表明中国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11月4日,在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总理朱啊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而这不仅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正式启动,也表明中国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贸易的集团化、经济区域合作化是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强化危机防御能力的成功之路,同时,也能藉此争得本地区在世界经济秩序中更多的发言权。诸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一体化经济合作组织日益增多。但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却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而东亚地区只有东盟算得上真正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更大范围的亚洲经济合作则是许多国家不断追求的目标。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使这种合作具有紧迫性。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一枝独秀,则使中国和东盟之间都认识到建立10+1模式将呈现双赢局面。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发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近几年来,由于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95年以来,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01年,虽然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及“9·11”事件的影响,中国与东盟贸易仍比上年增长5.3%,达到416.1 5 亿美元。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同时,双方互相投资也有长足进展。截止到2001年底,东盟国家来华投资协议金额达到534.6 8 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7.2%;实际投入261.7 5 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6%;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总投资10.9 1 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6.55亿美元
最近,在世界经济普遍萧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因此,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国家更深入地进入中国市场,维护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虽然已经启动,但在8年的建立过程中必然不是一帆风顺。最主要的是中国和东盟各国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社会制度又不同,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同时,在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启动之时,日本、美国甚至印度都表示出对这一地区的浓厚兴趣。东盟几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10+1模式可能受到诸多外来因素的挑战。
但不管怎样,《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的建立不仅对中国和东盟,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是一个有益的促进。同时,也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
|
2002年11月19日14:11 |
内容相关文章 |
|
作者相关文章 |
|
|
|
投稿须知 |
 |
搜狐财经面向国内外网友征求稿件,对所有来稿用户,一旦采用稿件累计到一定数量,我们将在搜狐财经频道为您建立个人专栏。
来稿以电子邮件纯文本方式寄至 stock@sohu-inc.com,对于确有需要用附件形式来稿的,请提前电告:010-65062160-6673;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