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首次披露还欠债近500万
■对话
再访史玉柱
就在“2002年中国民营经济报告会”召开前夕,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巨人投资公司的史玉柱,在上篇关于“一纸公告卖掉脑白金”的专访之后,记者和史玉柱有一次非常对话,对话的主题是关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巨人大厦还债问题和他现在的投资理念。
民企不必再提心吊胆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祝贺你当选为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在开会投票选举的这几天,你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你怎么看待外界的评论?
史玉柱(以下简称史):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工商联的全国大会,也是第一次当选,只有两个人没有投我的票,大概是因为看了这几天报纸上骂我的文章。其实我个人不太在意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觉得对就行了。你们(报纸)也骂过我,上次我在珠海还巨人大厦债务的事就是你们最先报道的吧?不过还是比较客观的,我经常在“南方网”上看你们的报道,《南方都市报》还是办得挺活的,我对你们报纸很有印象。
记:谢谢,关于民营经济,近来你有什么新的思考?
史:基本和大家的感受一样。十六大以后,民营企业可以比以前更放得开了,以前还有些提心吊胆,现在不用了。
记:是不是要放开手脚,大干一番,继续你的“巨人”之梦?
史:是的,肯定要继续努力,但谈不上大干一番,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投资是很谨慎的。我现在的公司沿用了“巨人”这个名称,主要投资健康产业和金融两块,别的产业暂时不会考虑。
现在不订长期目标
记:那你现在有没有比较具体的“巨人”计划,或者说一个比较远大的目标?
史:我现在不给自己订目标,我反对给企业订一个远大的目标,比如进入五百强呀,排名进入多少多少位等等。
记:这和你七八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呢?
史:我们以前曾经给自己定过目标,虽然不能说是被目标害了,但这个目标的确给我带来了灾难,因为当时违背了客观规律。如果给自己订了目标,比如三年的目标,三年后我要达到100亿,假如我现在只有十亿,我就要努力实现每年增长30%,我就要不断招人,不断地想办法,扩大规模,这就会迫使我做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除了追求目标外,还会搞乱自己的思维,比如不断地拔高自己。目标订得高了,往往会脱离实际,我现在如果说有目标的话,就是要保证把每一个产品做好,做到最好,仅此而已。
记:难道你就没有想过要再次跻身福布斯的富豪排行榜?
史:我本人对此兴趣不大,再说我也排不进去,但我认为福布斯排名这件事可能也是一件好事,排名本身可以让公众逐渐地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东西,就是有一种“仇富心态”,我个人认为通过福布斯排名,可能有助于大家逐渐地接受这些富翁,这是一个民族走向富强应有的心理素质。
仕安公司负责还债
记:一直以来我都想问一问你,到底有没有把债都还清?
史:这件事被你们炒得沸沸扬扬的。
记:这是一件好事啊。
史:好事也被炒得沸沸扬扬啊。这件事不是我愿意炒作的。
记:不管炒没炒,就像你自己所肯定的,《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还是很客观的,现在我想知道的是,这债有没有还完?
史:这件事不能说完全做完了,但应该说基本做完,现在债务量已经完成了99%以上,只有不到1%的债务还没有还。
记:记得你当时还债的时候并不是以珠海巨人集团去还的,为什么要这样考虑呢?
史:对,不是珠海巨人集团还的,当时的法律程序是这样的,我个人从上海这边借了钱,然后注入到珠海成立的一个仕安公司,这是新成立的公司,就是还债前成立的。这就等于用第三者来还债。实际上仕安公司不欠人家的钱,仕安公司也没有利润可图,因为在仕安公司收购债权之后,仕安公司就拥有对巨人大厦的一部分权利了,然后再把这部分权利全部送给了珠海巨人集团,由珠海巨人集团去还法人的债务。
尚欠近500万债务
记:是不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你?
史:有的人说要跟我打官司。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只剩下1%的债务没有还了,这1%的部分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一是有的债权人我们找不着。我们当时还钱的时候是采用登广告的方式,后来就被你们《南方都市报》报道出来了,然后全国的媒体都转载了,人家以为是我在炒作,我一开始根本就不想炒作,后来我们一想,这也有好处,本来我们就需要登很多次广告,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应当说绝大部分都知道了,反而省了我的广告费,而且债权人基本上都找上门来了。但也还有很少量的债权人没有来,对这部分债权人我们的态度是这样的:什么时候找上门来,我们什么时候还债。
记:是找你们上海公司吗?
史:不,还是仕安公司,珠海的仕安公司一直有人在值班。
记:这是第一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史:第二个原因是,有一些人提了要求,不但要还利息,还要我们赔偿,我们当时确定了一个原则,就是一视同仁。在债权人面前要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殊,大家享受什么政策就是什么政策,不管你再怎么闹,我们都不作考虑,就是不作考虑,我就这么干。
记:但你不能否认这些债权人所提的要求都很合理呀?
史:是合理要求,我承认,但这样的话,我就没法做,我做不到。大概有千分之几的人提出了这个特殊要求,甚至还有提出要求精神赔偿的。
记:所以有人继续想和你打官司?
史:实际上打官司的作用也不大,因为是珠海巨人集团欠他们的钱,他们要到珠海去打官司,珠海巨人集团实际上是一个已歇业的公司,我还债不是巨人集团出来还的,巨人集团没有钱,实际上是第三方出来还的。包括现在有一些法人债务,都是以前商量好的,用资产去抵,但现在也有人提出说,你现在有钱了,我不要资产,我要现金,对这一部分人,我们也是一视同仁。
记:那现在到底还欠多少钱呢?
史:巨人集团只欠很少的钱了,也就还欠几百万吧,肯定不会上千万,大概五百万都不到。
巨人大厦项目由他人启动
记:当时人们就纷纷猜测,是不是你又要启动巨人大厦的项目了,有这个考虑吗?
史:我是不会再启动巨人大厦项目了,但另外会有人去启动,实际上巨人大厦的发展商很有实力,最大的股东好像是中建五局,第二大股东是新加坡的IPC公司,他们正在搞规划,讨论要建多少层。
记:听你的计划,本来你是想躲在背后,悄悄地把还债这件事做完的,但为什么后来又走到前台来了呢,还引起一场关于“诚信”的大讨论?
史:实际是被你们《南方都市报》“逼”出来的,你们的报道出来之后,当时珠海市公安局还派人来调查,说有人报案怀疑这是一个骗局,是不是存在金融诈骗。当时珠海市公安局好像还把现场给封了。我一看这样不行,我不能躲在背后,我不出来的话,大家的猜测会越来越多。所以我就出来了,出来以后没有多久,媒体几乎就一片责骂之声。
记:这在你的预料中吗?根据法律,珠海巨人集团作为企业法人欠的债不需要你个人去还的呀?
史:我还债并不是想炒作自己,其实想法很简单,我只是想解决自己心理上的问题,仅此而已。
只涉足健康、金融产业
记:你现在只投资健康、金融两个行业,为什么?
史:我现在抓健康产业,同时投资金融,大概相当长时间内不会超出这个范围,除非遇到了特别好的项目,又有特别合适的人才,我才可能投资其他的。
记:最近在金融方面你好像有所动作?
史:我们最近在金融方面是有一些动作,我们在华夏银行投了几个亿,现在是第六大股东。我们在金融业还会继续做其他投资。
记:为什么现在许多民营企业都对金融感兴趣,你投资金融的出发点是什么?
史:很简单,我们只是为了自己在实业这块更加安全地发展。当我们手中有比较多的现金时,既要做到不盲目投资,但又不能闲着,所以我们必须寻找那些容易套现的金融工具,银行和信托就不错,可以很快通过金融工具拿到现金,确保公司的运作安全。
记:你是在有了当年巨人大厦的教训后,希望在必要时能保证持有一笔现金,对吗?
史:当然,那是前车之鉴。
■改变 “我们投资很慎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史玉柱此时的行事作风已与其当初在珠海巨人集团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大有不同。对此,他自己也不否认。他说:“我们投资很慎重。现在我们有一个班子来做决策,这个班子里有七个人,在这个班子里面是讲民主的,要举手投票的,未超过半数的提议是通不过的。”
虽然史身为公司的核心领导,又是大股东,但其他人依然敢否决他的投资提案。史介绍说:“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我总是被否定。事实上我提出很多很多的项目,有很多的项目都让人激动,但都被这个班子一一否定了。因为我的思维比较跳跃,很容易被这些项目感动,但经过这个班子的调研之后,总是会被否决,这两年我的投资提案中就只剩下华夏银行这一个项目被通过了。当然,有时候即使大家都通过了,有些事也可能有错误,但总比我一个人拍板要客观一些。”
■回放 从“欠债”到“还钱”
1994年初,巨人大厦动土,计划3年完工。史玉柱把多年软件、电脑、保健方面的经营积累全部投向了这座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不久,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巨人集团名存实亡,但一直未破产,史玉柱销声匿迹。
就在巨人集团渐渐淡出人们记忆时,2000年,史玉柱“从人间蒸发”两年多后,又在媒体露面。他和原班底人马在上海及江浙创业,试图东山再起。他重出江湖的第一件事便是清还近1.5亿元的巨债。
当时有人说史玉柱是想买回名誉,史玉柱也不否认,他说:“解决良心问题和买回名誉是不矛盾的。背着包袱能做事,但不能做大事,只能做小企业。但我对未来的定义是做大事,所以说买回名誉也是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