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肖捷指出,应建立利益共享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实现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目标
从长远看,为实现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应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
在近日举行的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第22届年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肖捷在谈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时发表了上述看法。
肖捷表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后果,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结构性矛盾:
一是经济全球化与技术进步地区分割的矛盾。目前,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迫切需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然而,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却极力推动商品贸易,显然不利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是经济全球化与利益分配地区分割的矛盾。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各国普遍受益,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86%和出口市场的82%,而占世界人口7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仅分别拥有14%和18%。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世界的稳定。
三是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权利地区分割的矛盾。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和经济实力,主导着国际经济组织的政策取向,决定着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由于在世界经济权利中的不平等待遇,要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肖捷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及其发展的不平衡,不仅仅是科技进步差异造成的,更主要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制度性因素及其结构性矛盾日趋激化的结果。因此,在当今世界,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国际经济组织在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朝着趋利避害、有利于南北国家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世界各国应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合理、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利益共享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经济的协调稳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