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费用”恶性竞争 中资银行相煎太急
http://business.sohu.com/
|
|
“在外资银行通过收取账户管理费的方式争取高端客户时,中资银行却出现了免收本应收取的费用甚至倒贴钱以争取客户的势头。这无疑于吸食鸦片,必须坚决查处。”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年会上,人行广州分行行长马经痛心疾首地怒斥中资银行盲目而无效的竞争。 引发效仿冲动 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按照国际惯例收取账户管理费的做法引发了本不该发生的空前讨论。按照市场法则,占有银行资源而对银行只有负贡献度的客户应该缴纳一定的费用,以补偿银行的资源消耗。针对外资银行的这一做法,国内储户议论纷纷,而中资银行却引发了效仿的冲动。 然而,中资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其负贡献值的客户比重相对庞大,根据目前的现实,效仿外资银行收取账户管理费有些不切实际。央行官员透露,目前该部门正与国家计委就中资银行收费问题进行协商,如哪些项目可以收费及收费标准。但更多的信息却显示,国家计委正与央行及中国银行同业公会就银行收费问题“打架”,一时半会还不可能解决。国家计委有关官员认定,任何收费均应由其决定,因此中国银行业协会不应插手银行收费一事。这就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协会去年9月草拟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能否为国家计委采纳还是一个未知数。而同在央行监管下的外资银行却不必理会国家计委。“法无禁止应视为许可。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禁止收取账户管理费,更何况,央行已批准我们的申请。”一家外资银行如此奇怪记者的问题。 即便国家计委下发红头文件批准中资银行收费,也并不涉及个人客户账户管理费问题,而仅仅是对公的中间业务。一位银行行长称,退一步讲,即便政府放权,中资银行未必敢放手收费。较低的服务质量自然是一个原因,国民长期积淀的消费习惯也令银行畏手畏脚。 中资同业自置陷阱 在中资银行同业为上述问题而犯愁的同时,却又陷进了自我设置的陷阱————自相残杀相煎太急。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首届理事长李若虹在2002年年会上称,省内各中资银行为争抢中间业务市场份额,不惜压低收费标准甚至采用“零费用”办理业务,使业务成本不断上升。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曾针对中间业务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并提出了制定最低合理收费标准以促进有序竞争的建议,并已上报中国银行业协会。 央行广州分行行长马经进一步指出,中资银行之间已出现了恶性竞争的势头。由于目前广东省内存贷差已达8000万,资金的充裕令各银行竞相降低贷款利率争抢优质客户。一家中小股份制银行以利率为利器,轻易争取到了一家与四大银行谈判达半年之久的优质客户。为了争取优质客户办理中间业务,一些金融机构甚至倒贴钱。这种恶性的竞争无异于行业自杀行为,而只图一时之快的做法如同吸食鸦片。与此同时,各大小银行一窝蜂地向少数优质企业集中授信的现象将剌激这些企业盲目发展,最终累及银行自身。 “如果银行利率浮动幅度进一步放宽乃至步入市场化,中资银行是否将滥用利率杠杆呢?中资银行何时真正坚持利益最大化原则呢?”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2002年年会上,中资银行资深人士忧心忡忡。“改变考核指标迫在眉睫。单纯的存贷款指标业绩考核大棒下,不计成本的扩张将无可避免。业务创新应是中资银行的首务。”中资银行目前仍处于低端的竞争层次,倾销还被一些中资银行视作一种激进的市场策略。这正与外资银行奉行的“高质素服务高价格高回报”的运作法则背道而驰。中资银行何时才能从中自拔呢?
|
2002年5月9日14:42 |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