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24“井喷”行情后,大盘一直维持在1700点一线作窄幅整理。那么对当前的市场投资者到底该怎样看待呢?
有比较才能更容易看出差异与奥妙。回想2001年10月23日,管理层出台暂停国有股减持这一重大利好时,大盘产生了“井喷”行情,从10月22日的收盘1520.66点最高上涨至1744.92点,最高上涨223.34点,最高涨幅为14.69%,10月24日之后5个交易日内最低回调至1651.52点,幅度为3.88%,12个交易日内的最低下探至1550.46点,最大回调幅度为9.76%。
6月24日在管理层出台停止国有股减持这一更大威力的重磅利好时,大盘再次发生“井喷”行情,大盘从前一交易日收盘1562.72点最高上涨至1748.89点,上涨186.17点,最高涨幅11.91%,5个交易日内最低回调至1684.91点,幅度仅为1.27%,从6月25日完成利好脉冲后,截止昨日(7月10日)同样是12个交易日,这其间大盘的振幅仅为2.38%(以上以6月25日完成脉冲之后的收盘点位为准)。
6月24日出台停止国有股减持利好与去年10月23日出台暂停国有股减持的利好相比,具有更实质、更彻底、更明确的特点。大盘同样都处于1500多点的位置,为什么6·24“井喷”行情与去年的10·23“井喷”行情却相差甚远?理解这些,对大盘后期走势至关重要。
去年10月份市场主力与中小投资者“同是天涯受难人”。去年10月23日出利好之前,大盘跌势较急,短期内累计跌幅巨大,主力机构难以顺利出货。在出台暂停国有股减持这个利好时,主力着眼于中长期市场环境,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出货”机会,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国有股减持将会对市场的影响理解过于透彻和感到恐惧。主力当时采取的手法是“欲纵故擒”。利用大盘短期急跌有反弹的要求,借利好在10月23日主动使用一小部分资金封涨停部分有人气的个股,营造一种“欢乐的环境”,借机拉出空间、加大震荡幅度出货。而目前市场基本是由中小投资者占主导力量的市场。面对6月24日这个重大利好,市场出现的“井喷”行情是投资者普遍看好后市而“惜售”换来的,即缺乏主动进取,这也是缺乏主力的市场表现。6月24日主力遇到停止国有股减持的这一“突如其来”利好时,仓促应战,却发现难以拿到筹码,只好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利用手上为数不多的筹码,调整持仓结构,坚决打击部分龙头股,冲散市场人气。这在当时的盘面表现较为明显———大多数个股以涨停高开(使当时大盘也接近涨停开盘),随后便遭遇集中抛压。如把6月24日的走势与去年10月23日的走势对比则更能证明6·24行情的走势是主力“抗涨”的结果。
虽然同样在1700点一带,在去年主力机构由于对国有股减持的戒心,其选择“出货”为主,而为了顺利“出逃”,他们进行“诱多”行情(当时做的很标准的“W形双底”,结果不但底破了,而且快速下跌到1341点)。而6月24日这一次利好,彻底改变国有股减持的阴影,他们没有理由不看好后市,只可惜此时筹码抛出太多。为了未来能获得更多相对便宜的筹码,他们选择打压,这是一种“诱空”行情。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大盘虽然在相对高位震荡,但仍可认为是主力增仓行情,这个过程很曲折。不管大盘目前是小涨小跌,但迟早会涨上去。大盘目前位置不应当是高位,甚至可以看成相对低位。广发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