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度报告公布的截止日期日益临近,在已公布半年度报告的公司里,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如部分行业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主营业务收入显著提高。但同时,报告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每股收益由去年的0.1033元降至0.0745元、费用显著增长、首次亏损公司增多等。但总体而言,上市公司的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透过已经公布的半年度报告发现,有一些行业出现了显著增长的势头。以汽车制造、交通运输、煤炭、机械以及农林牧副渔等为代表的多个行业的景气度大幅上升或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得到了明显提升。
1-6月份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生产和销售增长速度都在30%左右,是近十年来的最高的增长速度。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使汽车板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上半年汽车整车类上市公司的汽车销售量来看,大多数公司的销售业绩出现了增长,其中一部分销售业绩增加幅度较大。
截至目前,已公布半年报的52家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77%,主营业务利润增长34.62%,净利润同比增长22.93%,高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由于外贸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港口业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长。
煤炭行业今年以来景气指数一直在高位运行,该行业中多家上市公司的业绩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为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高速公路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网改造等大的建设项目均有效拉动了机械产品的需求。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在上市公司的中报里明显反映出来。
主营业务作用突出通过统计,上半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6%,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这些变化表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增强,也反映出上市公司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主营业务的发展上。
上述统计数据说明上市公司正在走向成熟,正由追求短期利益转向公司主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盈利。因为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质量和获利能力。只有做大做强主业,锻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才能增加公司的价值。
主营业务较上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的上市公司中有一些ST公司,包括ST联益、ST英特、ST特力和ST吉轻工等4家,并且这些公司全部实现了半年报盈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资产重组已经初见成效。ST公司扭亏为盈的作用不只局限在公司避免了退市的尴尬,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支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主业,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费用增长蚕食利润1166家公司上半年平均净利润3827.33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669.33亿元(去年上市公司为1159家)下降了841.992亿元,营业利润明显下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上市公司三项费用增幅明显。数据表明,1166家上市公司三项费用合计超过1000亿元,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通常营业费用会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所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必然会带动营业费用的增长。广告、研发费用以及计提的坏账损失也蚕食了部分利润。
其次,投资收益减少也是造成净利润下降的一个原因。上半年投资收益总额共745692.0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64%,这固然有委托理财缩水以及行情相对较弱有关,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普遍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投资收益在利润构成中的比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费大幅增长不仅吞噬了利润,还将部分公司拖向亏损边缘。据统计,净利润亏损的公司有156家,而去年中报净利润亏损公司数为102家。说明亏损公司面有扩大的趋势,而且首次亏损的公司明显增多,数量接近亏损公司数的30%。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些首次亏损的公司资产质量总体不错。公司此次亏损,一方面说明半年报已基本挤干业绩水分,公司业绩更趋真实;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在加入WTO后,国内上市公司迎来了如何应对新形势挑战的严峻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