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市公司预告半年度业绩的公告逐渐增多,这些公告有的报喜有的报忧。部分投资者听说自己持有的股票预亏就“割肉”,然后又不分青红皂白狂追预告业绩增长的股票。结果预亏的没跌,预盈的不涨,造成投资损失。
业内人士提醒,上市公司盈亏都有具体原因,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这些业绩预告。
从会计角度看,因为多数公司在去年下半年才计提新四项减值准备等,这些公司今年的半年度业绩与上一年中报业绩不具有可比性。
据统计,在去年中报中,只有近半数公司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在去年年报中,上市公司整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高达210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1/3,比2000年多提了约150亿元。再加上去年下半年支付的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均大大高于上半年,使得去年上半年支付的成本与费用等相对较低,上市公司在去年上、下半年业绩分化明显:上半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02元,但全年仅为0.137元。由此可见,不少上市公司去年上半年按照旧会计制度核算的业绩有高估的嫌疑。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自然会逊色于去年上半年。
据有关方面统计,上市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03元,接近去年全年的22%。
另一方面,有些预告业绩大幅提高的公司,其相当一部分利润是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公司主导产品市场回暖,销售价格上升,产品销售利润率提高,加上公司2001年度增值税返还部分于2002年6月到账,计入本年度补贴收入,公司预计2002年度中期净利润将比2001年中期增长50%以上。据悉,今年上半年,这家公司可享受50%的税收返还,金额将达1500万元。另一家公司预告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也是因为公司上半年收到企业所得税返还。这样的公司,其业绩增长明显有偶然因素。
阅读公司中报,应该更多的关注主业增长较快的公司。公司半年度业绩大幅提升,若是得益于主业增长及各项费用控制得力,才是真正的报喜。中科健公告说,上半年公司取得较好的销售业绩,再加上开源节流、降低成本的各项措施取得显著成效,预计2002年度中期净利润将同比增长50%以上;江铃汽车(相关,行情)公告称,公司上半年销售汽车约2.5万辆,销售收入约20亿元,分别比2001年同期增长约30%和18%,同时生产成本和财务费用下降,预计2002年上半年利润将比2001年同期利润增长50%以上。这类主要来自于公司主业经营的增长,通常都会有连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