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通过基金扩大入市资金规模,而对股市作出向好判断。
近来基金市场利好不断,除了有利于基金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外,还有开放式基金的加快推出以及基金的中期分红等。基金信息面给出的信号是:股市正处于集结资金酝酿新一轮真正的牛市行情的过程中,基金正在成为机构投资者集结资金的主要中介对象。而其中开放式基金是主选对象。
调节证券投资基金的蓄水池
首先,增加开放式基金的资金显然比封闭式基金扩募要及时,新募封闭式基金的成立周期和开始投资于股市的时间都会相对较长,而开放式基金只要通过营销策略增加资金量,然后在股市中追加投资就行了,也就是说,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在应对股市大势涨跌变化方面具有封闭式基金所不具备的机动性。
其次,由于封闭式基金就单个基金来说规模是固定的,资金供求关系的改变最多只是如何将散户资金置换为机构资金,且如果多头力量足以使基金价格达到具有足够套现吸引力的价差时,本来选择间接投资于股市获取股票间接调控收益的机构资金就会选择直接在基金上获取资本利得,从而使基金价格回落。这也就是在“6 24”之前机构资金通过封闭基金入市导致封闭基金整体价涨量增而近期出现回落的原因。
从近期开放基金成功地推行更积极的销售策略并在事实上规模显著增加来看,再从近期封闭基金的成交量增量(尤其是机构持有份额比例较高的几只基金)来看,机构通过基金集结资金进入市场的迹象是明显的,也就是说,机构对股市的中长期前景是看好的。
基金对股市作出向好判断
中期基金推行分红政策,被称做基金优良的标志。但是,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如果不分红,那些已经对净值差收益满足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要求赎回的方式获得净值差,分红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来给予投资者收益回报罢了。所不同的是,由于分红的出现,还能吸引更多的资金购买开放式基金单位,这样一来,开放基金实际管理的资金不是减少而是增多了,且在财务结构方面也改善了,赎回压力反而减轻了。但是,封闭式基金如果分红则是管理资产的实在的减少,这也正是分红没有激发封闭式基金价涨量增而仅仅增加了开放式基金销售的原因。
但是,由于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在目前基金风格差异还不大而无法根据不同风格进行再投资组合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基金折价率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品牌两方面来投资的,因此,分红策略虽然没有对几只封闭式基金本身产生利好作用,但对其所属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品牌和发行新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则创造了较好的发行环境。如易方达、南方近期都将发行新的开放式基金。归根到底,对于封闭基金来说,其实分红也是一种营销策略,只不过不是基金本身而是基金公司的策略罢了。
此外,理论上讲,开放式基金通过与大机构投资者建立应期购销和赎回协议,既可防范“挤兑”风险,而且具有调结净值的可能。如销售成本小于同期赎回成本,就会导致基金净值“升水”;又如现金分红在持有股票市值增长中,也会使净值增长出现“升水”;机构协议购买大宗开放基金,尽管也是以当前净值购买的,但是,在基金持股市值“缩水”时,也可以抑制基金净值的缩水率。如三只最早的开放式基金在6月20日之前分别实行分红政策,在6月24日股市大涨时基金净值增长明显。而两只新成立的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基金净值增长不理想,固然有管理绩效方面的差别,但是,分红和机构投资者购销也起到一定作用。这样的调节策略的实行,不能改变基金长线的经营优劣,但短期的好处在于可以吸引更多的认购资金参与到开放基金中来,也说明,开放基金对股市已经作出了向好的判断,基金扩大了入市资金规模。
从以上开放与封闭基金所采取的策略分析,机构投资者显然对股市是看好的,尤其我们还注意到近期基金重点持有的行业如运输、制造业、蓝筹等指数明显强于大盘。因此,对基金的投资应重点放在开放式基金和机构持有份额比重较高的几只封闭式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