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系列报告之投资经营篇(摘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居民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目前有一成左右的城市家庭参与不同形式和类别的经营活动
■在未来最佳投资方式的评选中,储蓄仍是首选方式,但房地产、实业经营以及股票投资等也为市民看好,支持率明显上升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市民愿意尝试股票、期货等高风险投资,但相关市场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影响了潜在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与热情
改革开放前,居民收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居民家庭积蓄普遍较少,谈不到投资。但经过二十几年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走向富裕,手中的闲钱积少成多,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理财日渐成为居民家庭重要经济活动,而民营企业与股份制企业的迅速兴起和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则为城市居民安排其闲散资金去向提供了更多选择。在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进行的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中,城市家庭金融投资和经营投资意向及现状也被列入了调查范围。
调查显示,随着家庭闲散资金数量日益增多,我国城市居民的投资结构正渐趋多元化,但储蓄仍是现阶段百姓心目中的最佳投资方式,而储蓄的主要目的是为将来支付子女教育、养老及医疗等各项费用做准备。在城市中,目前有一成左右的家庭参与不同形式和类别的经营活动,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资本积累,其经营现已形成一定规模,户均经营资产总值达到29.85万元,这部分家庭对自己所经营的产业前景信心较强,九成以上准备保持现有投资额或继续追加投入。
一、储蓄仍是目前城市居民家庭最主要的投资方式
1、子女教育、养老、防病成为居民家庭进行储蓄的主要目的。在调查问卷列示的十余种储蓄目的当中,把子女教育摆在首位的家庭最多,达到36.5%。这一情况表明,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学历竞赛的轮番升级,"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训如今重新受到国人推崇,在有就学子女的家庭中,教育已经上升为家长心目中的头等大事。
排在第二位的储蓄目的是养老,选择率为31.5%。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不少被访者特别是中老年被访者对未来养老问题表示担忧,故以此为首要储蓄目的的家庭也超过了三成。
排在养老之后的储蓄目的是防病,选择率为10.1%。在医疗制度改革后,由个人承担的医药费比例明显提高,居民家庭用于治疗和药品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因此以防病作为首要储蓄目的的城市家庭逐渐增多。除子女教育、养老及防病外,选择率靠前的储蓄目的还有买住房(7.2%)、子女婚嫁(5.7%)和防失业(3.0%)。
2、12.0%的家庭会因降息而减少储蓄存款。从居民家庭应对利率下调的措施看,如银行再次降息,仍将维持现有储蓄水平不变的家庭最多,占调查户总数的41.8%;准备兑换外币保值的占23.0%;打算继续增加储蓄的占5.8%;计划投资基金的占5.0%;而明确表示会减少储蓄的只有12.0%。此外,还有12.3%的被访者认为"不好说"。
从百姓对利率下调的各种反应看,受未来预期消费支出增加的影响,我国居民目前储蓄意愿空前高涨,在投资理财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求稳"心态极为明显,因此即便利率调整导致相关收益减少,仍会有47.6%的家庭保持现有存款不变或继续增加存款。由此可见,银行利率下调虽能对降低居民存款总额产生一定作用,但效果较为有限,而这也正是造成央行屡次降息但储蓄存款总额却始终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3、64.9%的被访者认为目前的储蓄存款不能满足或远远不能满足其家庭预期消费需要。从目前储蓄存款对家庭预期消费支出的满足程度看,认为"不能满足"的被访者最多,占40.5%;认为"远远不能满足"的占24.4%,以接近四分之一的比例排在第二位;感觉"基本上能满足"的家庭占21.5%,列第三位;而认为"不好说"和自觉"能满足且有余"的被访者分别为9.4%和4.2%。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二(64.9%)的城市家庭对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开支感觉压力较大,9.4%的家庭信心不足,而真正自认储蓄存款宽裕的家庭仅占四分之一左右(25.7%),这部分居民是即期消费的主力,眼下只有他们才敢放开手脚花钱。
4、城市家庭投资结构渐趋多元化,但储蓄仍是百姓心目中的最佳投资方式。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民间闲散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过去那种单一储蓄型的投资结构已日益无法满足现代家庭理财需要,建立多元化、组合式投资体系的观念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而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相继出现和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则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客观必要条件。通过访问发现,目前城市家庭的闲置资金除继续存入银行储蓄外,还流向股票、债券、实业经营及房地产等多个投资领域,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已初步形成,不过从市民近期和远期投资意向来看,储蓄这一传统投资方式在家庭投资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短期内不会被动摇。
在了解城市家庭投资意向时,调查员请被访者分别就目前状况和发展前景评选出其心目中的最佳投资方式,从应答情况看,无论是眼下还是将来,认为储蓄是最佳投资方式的居民比例均远远超过选择其他投资项目的居民比例。特别是在对当前最佳投资方式进行评选时,储蓄的支持率高达41.8%,而紧随其后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债券和房地产却仅达到15.7%和13.2%,至于其他投资项目则中选率更低,均未达一成,其中相对较高的有实业经营(8.1%)和股票(5.5%)(见附表)。
在未来最佳投资方式的评选中,储蓄支持率仍居各种投资方式之首,但其选择比例大幅下滑,由41.8%降低至25.7%,领先地位受到挑战,而原来排名第二的债券,支持率也出现明显下滑,由15.7%降为10.7%,排位随之跌落至第四。与此同时,房地产、实业经营及股票等投资方式逐渐为市民所看好,其中房地产的中选率由第三位(13.2%)上升至第二位(18.0%),实业经营由第四位(8.1%)上升至第三位(11.4%),股票虽由第五位下跌为第六位,但其选择率却比目前有所上升。
从各种投资方式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变化情况看,我国城市家庭目前进行投资时,仍以收益固定且风险较低的储蓄、债券等间接投资方式为主,对于风险较高的直接投资方式,如股票、实业经营等多持观望态度而不敢轻易涉足其中。不过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市民投资意识的日渐增强,这一情况在未来几年将逐步发生变化,勇于接受高风险投资的家庭会越来越多。
5、金融证券市场不完善及投资相关知识缺乏是造成居民家庭偏重储蓄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城市家庭之所以偏重储蓄,除因看中该种投资方式风险低、收益有保障等优点外,还与我国目前金融证券市场不完善及居民缺乏相应投资知识有一定关系。在接受访问时,有78.9%的人表示,其家庭现有储蓄中存在部分可随时用于其它投资项目但又暂时未动用的存款,制约这些居民进行多方位投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股票市场不完善(30.5%)、买不到债券(18.7%)、期货等其它金融市场不健全(18.4%)、对其它金融投资品种不熟悉(13.6%)等原因。
从上述结果看,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市民愿意尝试股票、期货等高风险投资,但相关市场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影响了潜在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热情。此外,投资专业知识缺乏、对新出现金融品种不熟悉,也是导致居民不敢冒然进行其它投资的重要原因。
二、有经营性投资的家庭户均经营资产总值已达29.85万元
1、投资于经营活动的城市家庭已达10.9%,经营方式和经营类别呈现多样化分布。改革开放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确认,从事经营活动的家庭日渐增多,在本次调查中,有经营性投资的被访户已达到10.9%。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小城市家庭从事经营活动的比例最高,为15.6%;中等城市次之,占11.4%;而大城市则最低,为8.9%,低于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从调查结果看,我国城市家庭目前的经营方式较为灵活多样,其中以投资固定铺面、固定摊位者最多,占从事经营活动家庭的19.5%;其次为自行投资开办公司或企业者,选择率仅次于前者,达到19.0%;处于第三位的是经营饭店、餐馆、商店者,投资该领域的城市家庭在全部经营户中占到了14.4%。
从经营类别看,我国城市家庭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宽广,从工商、运输、建筑、修理等传统行业到信息服务、装饰装修等新兴产业,已延伸至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领域。
2、有经营性投资的城市家庭户均经营资产总值达29.85万元。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城市居民家庭户均经营资产净值为2.77万元。由于从事经营活动的家庭在城市中仅占一成左右,因此经营资产的拥有不象金融资产和房产那样具有普遍性,所以上述按全部被访户平均计算的结果并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这部分家庭现今所掌握的经营资产情况。如单独就从事经营投资的家庭而言,目前其户均经营资产总值已达到29.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16.23万元,占54.4%;银行贷款4.47万元,占15.0%;自有流动资金9.15万元,占30.6%。从平均资产拥有量看,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原始积累,我国城市家庭的经营活动现已形成一定规模。
在大中小三类城市中,户均经营资产总值最高的为中等城市,目前已达到37.48万元,相当于平均水平的1.26倍;排在中间的是大城市,户均31.40万元,也超过平均水平;而小城市则排在最后,户均仅为16.28万元,只达到平均水平的54.5%。
从家庭财产结构看,经营户与非经营户之间存在明显差别。非经营户的家庭财产主要由金融资产、房产及耐用消费品现值三部分构成,其中房产为价值量最大的财产,占到了全部财产的59.8%,已接近六成。而经营户的家庭财产除包括上面提到的三部分外,还增加了经营资产,且经营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9.1%,接近四成;其次为金融资产,占33.9%;而房产价值仅排在第三位,且占家庭财产比重仅为二成(21.6%)。上述差异表明,多数经营户因从事经营活动而积累了大量财产,其价值已远超过房产。
3、从事经营活动的家庭超过九成将维持现有投资规模或继续追加投入。在谈到下一步投资打算时,超过九成的经营户表示将维持现有投资规模或继续追加资金投入。从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看,未来几年不考虑对其进行变动的家庭占78.0%,准备继续追加投资的占19.9%,而打算减少资金占用的仅有2.1%。从流动资金投资计划看,暂时不打算作出调整的家庭占81.9%,准备继续注入的占16.0%,而考虑将现有流动资金抽走的占2.1%。从选择情况看,目前多数经营户对其经营的事业发展前景较为看好并且投资信心十足。
(国家统计局程学斌曹子玮刘亚静)
城市居民家庭对最佳投资方式的选择(单位:%)
投资方式目前最佳投资方式未来最佳投资方式
储蓄41.8 25.7
债券15.7 10.7
房地产13.2 18.0
实业经营8.1 11.4
股票5.5 7.2
政府、企业短期融资3.7 5.2
政府城建项目的股权3.2 9.2
古玩字画1.5 1.6
邮票1.3 0.7
期货0.6 0.7
金银首饰0.3 0.8
其它投资5.2 8.9
合计100.0 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