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天消息 在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等待之后,一个名正言顺的嫁娶被定格在2002年10月11日,接下来的就是在全国各地蜂拥而上的挂牌、庆典。前天,南方航空集团的牌子挂在了新疆航空的门口,今天,轮到了沈阳;东航的宣传部也表示,从北京回来,大家就一直在为西北航空忙着……
然而,业内人的焦虑似乎没有因为轰轰烈烈的造势而宽慰,挑剔的股民也没有因为总局和各集团老总们的慷慨陈词而激动不已。航空个股近日依然波澜不兴,股价也没有在重组利好的刺激下逆市而上。分析师表示:“东航仍然没有止住8月开始的跌势,其股票在过去1个月下跌逾14%,过去3个月下跌41%。持续的亏损让他增发新股已经是相当的困难。”还有消息灵通人士传言,南航10亿A股的计划可能推后,国航“中航兴业计划”还需长时间的努力。
三大民航集团均表示,这次这次重组分两阶段,时间为三年,开始是“试用期”,接下来才是动真格的。
财经时评:
新瓶何时装新酒?
·彭卫·
换了瓶子,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酒也换了,因为要做大做强,的确需要改革。
对老百姓来说,他们没有得到预先传闻中市场竞争带来的优惠,尽管重组后,总局号称新的“浮动票价”即将出台,但老百姓深谙国家五部委的慎重,至少现在摆在眼前的是机票价格上涨了———国家定的,打折还在继续。
对航空公司来说,似乎也没有看到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不同。政企分离了,政府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仍然要惮精竭虑,至少人事权要牢牢控制在手里,各集团的班子还是要钦定的。头还是那些头,除了南航的李丰华转投了东航,各路王侯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大公司的老总顺理成章的当上了集团的老总,小公司的老总名字前挂上了集团副总和党组成员的名号。
三大集团被捆绑成了寡头,但加法就此转化为合力吗?集团内部会不会因为利益而起纷争,互补不成反而内耗。麦道不会卖,性能虽然不错,波音也有义务帮其保养和维修,但复杂的机型带来的维修和人员培训的成本增加显然与整合资源、节约成本的初衷不同。
大和强是有本质差别的,虽然世界民航一路高歌猛进、高速增长,虽然1700亿元的资产总额看上去也不算太少,但国内三寡头那羞于启齿的盈利能力,让人不禁忧虑三年何以同台而争。
那天从业内听到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甚至有分析师大胆预测:“合”是一种行政安排,未来可能出现的“分”,则将是市场的选择。该不会是三年之后,标识还没变,大家有些厌了,倦了,觉得毫无意义,叹上一声“一枕黄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