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营状况的江河日下,券商通过私募途径进行增资扩股基本上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不只如此,券商们还面临釜底抽薪的窘境,一些上市公司开始撤资或将投资于券商的股份进行转让,而恰恰在当前这节骨眼上,券商需要大笔资金以度难关.
日前传出消息,中信证券将于近日发行上市。而且,招商(原国通)、广发、国泰君安(相关,行情)都已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前两者也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批准。从当前的大背景看,券商的上市之举,有点像悬崖边的舞蹈——在险境中找“乐子”。
不良资产比例高,经营业绩每况愈下,亏损、破产的幽灵开始在券商身边游荡,中国券商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没有了退路。
据证监会机构部按国际通用标准对券商资产状况所做的评估显示,中国券商的不良资产高达460亿元,已占到全部净资产917亿元的50%。2001年,全国106家证券公司的利润总额共计为64.99亿元。但其中有86家券商只能分享总共不到2亿元的利润,平均每家仅为226万元。而实际上,利润不可能平均分配,2001年不少券商已陷入亏损。进入2002年,由于行情持续低迷,我国券商的亏损面迅速扩大。截至9月21日,沪深两市股票基金成交总额为23886.8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054.15亿元,下降30%,各证券营业部收入情况也等幅度锐减。据深圳证券业协会的调查,上半年深圳的证券营业部已有超过半数发生亏损。至于2002年全年的情况,深圳证券业协会的最新调查报告表明,深圳证券营业部将有可能出现1995年以来首次全行业亏损。深圳作为全国股票交易最活跃的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而且,一些券商不亏则已,一亏惊人。资料显示,泰阳证券200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5358.52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盈利3828.87万元下降了240%,泰阳证券在第三季度的3个月时间里亏损近7700万元。显然,泰阳证券的巨幅亏损,决不会是一种孤立的现象。
不只是亏损,有的券商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海南证券就是其中之一。10月9日,上海市国资局与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诉海南证券国债回购纠纷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两起诉讼分别涉及金额1777万和959万人民币。然而,海南证券的资产已经基本被法院冻结,公司已陷入严重的资不抵债局面。其实,早在2000年,北京市二中院判决的一笔海南证券应偿付国泰君安的一笔近1000万国债回购款至今也未归还,因为海南证券已经无任何财产可以被执行了。
我国证券公司规模偏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2001年证券公司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有43家,注册资本总额不过808亿元,总资产折合约72.5亿美元。其中,国内最大券商的注册资本金为45亿元人民币,约合5亿美元,与海外投资银行的总资产相比差距甚大,如美林证券和高盛公司总资产分别达到2110亿美元和1110亿美元。而加入世贸组织,无疑会使我国证券公司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联想到近期花旗、汇丰银行在内地全面外汇业务的展开,已在高端客户争夺上给予中资银行实实在在的挑战。不难想像,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承诺的兑现,类似的短兵相接很快就将在券商中出现。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要讲国民待遇,如果国内券商不能迅速壮大自己的实力,在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眼看着一块块“奶酪”落入境外券商的嘴里。
实际上,2001年以来,中外合资的中金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一举切走境内投行业务的最大一块“奶酪”已经使境内券商感到了强烈的冲击。而中金公司、中银国际证券经纪业务许可证的取得,境内券商经纪业务的“奶酪”也有了难保的危险。中银国际证券已明确“抓大不放小”是未来经纪业务发展的主基调。如果说中金公司在投行领域中采取的是高端客户争夺的策略,那么中银国际证券在经纪业务领域中带来的竞争已开始向中低端客户延伸。这从另一方面也将国内券商推到了“悬崖”边上。
面对券商经营状况的江河日下,券商通过私募途径进行增资扩股基本上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不只如此,券商们还面临釜底抽薪的窘境,一些上市公司开始撤资或将投资于券商的股份进行转让。2002年4月6日,天津磁卡(相关,行情)公告,已于3月31日与第一大股东天津环球磁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持有的渤海证券(相关,行情)有限责任公司10.79%的股权转让给磁卡集团。4月30日,平安证券第二大股东陆家嘴(相关,行情)宣布主动退出,将其持有的20%的平安证券股权以2.3688亿元的成本价格转让给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而恰恰在当前这节骨眼上,券商需要大笔资金,度过难关,发展壮大。当然,券商目前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银行间同业市场上进行国债回购业务,以及以自营证券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质押贷款等几种方式融得资金,但要实实在在地扩充资本,就只有合资、私募和公募上市等几种方式。相比之下,上市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惟有从社会公众股东口袋里出来的钱,是不用还本付息的长期贷款,既能解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又无任何偿债压力。
中信证券上市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券商鱼贯而进。据称,此次中信证券预计发行4亿股,每股发行价为6.9元左右,融资近30亿元。据悉,中信证券为上市所做的准备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相关的工作组已经成立,人员也已到位,发行、路演、宣传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中信证券就向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报告,并于去年年底前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今年9月25日,证监会发审委正式批准中信证券IPO。据透露,在原定的募资计划中,预计发行价格在10~15元之间。但由于市场低迷,中信证券不得不大幅调低发行价格,此番募资金额较先前的45亿~60亿元调低了近一半。
中信证券的前身为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首批综合类券商,成立于1995年10月25日,1999年增资改制,注册资本20.815亿元。主要发起人为中信集团、雅戈尔(相关,行情)、中信国安(相关,行情)、南京扬子石化(相关,行情)以及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等48家单位。从其历年来公布的年报看,每年利润均保持在亿元以上。去年,中信证券以37.84亿元的净资产位列国内券商次席,在券商利润普遍大幅度缩水的情况下,中信证券的税前利润仍达到了8.2亿元,净利润6.3亿元,在2001年国内证券公司的利润排行榜上,中信证券位居前列,表现抢眼。中信证券首发IPO后,总股本将达到25亿股,净资产预计在60亿左右,将由原来在同行中位居第二位上升至首位。
作为第一家上市的券商或许可以让投资者放心,但后来者情况将会如何?目前,相当多的券商资产质量较差,尤其是一些老的券商,违规事件多,且去年以来行情大幅下滑,不少券商亏损,达不到连续三年赢利的上市要求。但券商目前正处于业务转型期,新业务启动和传统业务转型需要大笔资金的注入。为了生存和发展,可以想见,没有条件的券商们都会要想尽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挤进上市的行列,来悬崖边舞蹈的券商有可能越来越多。
在悬崖边舞蹈,虽然充满刺激,但也充满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