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历尽艰辛,有情人终成眷属时,多少人为它叫好。谁也不会想到这场世纪姻缘隐藏着如此大的危机。今天,当AOL时代华纳的CEO迪克·帕森斯绞尽脑汁终于摆平了公司的人事架构,重新提出管理的大政方针时,不得不引用联邦快递公司(FedEx)的八字真言:“独立运营,集体竞争”。
“独立”二字尽显帕森斯的无奈——谁不知道当初的AOL时代华纳是被当作新旧媒体同穿一条裤子的榜样而被抬上神坛。假如该公司最终成了“独联体”,那么就标志着高科技乌托邦的破产。
深刻的危机
两周前,《华盛顿邮报》刊载了两篇文章指出,AOL时代华纳旗下的AOL子公司在2000年到2002年期间通过非常规交易虚夸收入。这两篇文章犹如两枚炸弹,彻底炸垮了投资者仅存的一点信心。
文章一出,举世皆惊,美国证交会于25日展开调查。由于此前华尔街的丑闻已经是家常便饭,市场人士成了惊弓之鸟,消息传出后,AOL时代华纳的股价在26日急挫,跌幅高达17%。至此,该公司的股价比去年1月完成合并时已经下跌了75%。
造假丑闻、业绩下滑反映出公司结构上更深层次的危机。此前,该公司派往AOL的首席运营官皮特曼被迫辞职,显示帕森斯为数不多的承诺中的关键一项——AOL和时代华纳两大集团在合并后能协调一致——彻底落空,要求分家的呼声甚嚣尘上。
新媒体还有戏吗?
皮特曼离职不仅预示着AOL时代华纳内部的分裂,而且也显示此前新旧媒体大跃进进入一体化的运动宣告失败。
AOL和时代华纳是在两年前互联网泡沫高涨的时候宣布合并的。当时双方的设想是:利用AOL广大的网络用户基础,与时代华纳众多的书籍、杂志、电视和影音制品相结合,打造出未来的“媒体王”。然而随着高科技泡沫的崩溃,合并后公司业绩每况愈下。
如果说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还有一点安慰的话,那就是:该公司并不是唯一的失败者。就在1个月前,维旺迪环球的老板梅西耶和德国电信的CEO让·索默相继被迫辞职,原因也是将电信业与媒体业结合的实验失败。但皮特曼下台对AOL时代华纳公司还有另一层影响。本来,皮特曼是接替列文(GeraldLevin)成为AOL公司的CEO的大热人选。而列文本来是时代华纳的CEO,正是他力促两家合并。结果他在去年12月退休后,被指为时代华纳的叛徒,因为他用时代华纳的优质资产,换来了AOL严重超值的1000亿美元股票。很明显,皮特曼倒台意味着公司管理层对列文的否定。
明天在哪里?
尽管AOL时代华纳面临重重危机,但其信徒并没有放弃其理想。7月19日,该公司的主席及原AOL的CEO史蒂夫·凯斯在接受采访时,仍坚持为合并辩护。他指出,许多用户通过电脑收听音乐正是“消费者习惯正在改变”的证据。
一些分析师还提醒投资者们注意两件事。第一,美国证交会的调查最终将是“雷声大雨点小”。调查涉及的是价值2.7亿美元的从2000年到今年的广告合同,这个价值相当于AOL时代华纳去年总收入的不到1%。而且,这些可疑的交易发生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期,距离现在已很长时间,这使继续进行这种交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第二,人们必须相信,广告市场总有一天会好转。
不过,该公司确实面临几大问题。首先,广告收入急速下跌。今年首季,AOL的广告收入下跌了31%。即使帕森斯将盈利增长目标下调至5%至9%,但按目前情况看,除非该公司在下半年盈利加速增长才能实现。其次,AOL本身的客户基础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客户转用宽带上网,对AOL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在业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改善服务,成了AOL最头痛的问题。第三,皮特曼下台后,AOL时代华纳内部面临新的人事变动。而从历史上看,连皮特曼这样的老手也败下阵来,他的后任是否能担起大梁仍是个问号。一句话,AOL时代华纳不是普通人玩的游戏,帕森斯是否玩得转,不是他个人的问题,那得取决于他所处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