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与MBA人才链接难
http://business.sohu.com/
|
[ 吴秀娟 ]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 ]
|
M BA毕业生好比是手持飞机驾驶执照的飞行员,而中小企业目前需要的是一个出色的拖拉机手,飞行员不屑于拖拉机的驾驶,中小企业也不相信飞行员的拖拉机驾驶技术
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01年底,中国共有中小企业2930万个,从业人员1.74亿人。从贡献上看,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的50.5%,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占我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以上,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中小企业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
就是这样一个完成了我国GDP 50.5%的庞大经济群体,在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消费中,所占比例却微乎其微。尽管有报道称,人才问题将成为中小企业应对入世的又一瓶颈,但对热闹了10年的M BA,中小企业至今仍是冷眼观象,不敢问津;而那些手持M BA硕士学位,雄心勃勃的未来职业经理人,更是心无旁骛地盯准了大企业的门,对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置若罔闻。
吉林省水利实业公司总经理董建伟在形容中小企业与M BA的供求关系时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M BA毕业生好比是手持飞机驾驶执照的飞行员,而中小企业目前需要的是一个出色的拖拉机手,飞行员不屑于拖拉机的驾驶,中小企业也不相信飞行员的拖拉机驾驶技术。
造成中小企业与M BA人才链接困难的个中原因是什么?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的中小企业学员中精选了部分企业高层管理者,就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得出了如下典型观点。
中小企业受冷落
山东临沭县大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全胜、吉林省水利实业公司总经理董建伟、青海重型机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拥军等来自地方或西部省市的企业管理者认为,M BA毕业生大都眼光较高,他们在去向上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考博、留学、去外企、到沿海。选择企业的主要去大型企业,去私营企业的极少,在地区的选择上,大部分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去内地城市的微乎其微。人大工商管理学院的96级学生,共有34名M BA毕业生,除去委培生,25名统分的学生中,去上海的1名,广东的2名,其余都选择北京。有六七人去了外企,其余的都选择了联想、金山等机制灵活的国内股份制企业。这一切都表明毕业生的择业观还是相当现实的。地域、薪金、发展空间、企业生存环境等依然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虽然中小企业给这个社会提供了最生动活跃的经济图景,但是由于现时社会并没有为其营造一个适当的成长体制、文化和环境,其未来的发展还带有明显的不可预期性,这无疑为中小企业引进人才设置了瓶颈。M BA毕业生冷落中小企业当然有其近期的现实考虑,但中小企业究竟能为M BA提供多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显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遭遇信用危机
M BA毕业生普遍不看好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老板对M BA也是颇多微词。
多数中小企业领导认为中国M BA的最大缺陷是缺乏实践能力,很多学员并没有过管理经历,学习目的盲目,不少人是为了混个文凭镀镀金;而M BA师资也不能和国外比,大部分教师没有从商经历,有一部分竟是大学政治经济系转行,有的刚刚M BA毕业就走上讲台;教材案例不足,老师照本宣科。而媒体的过分追捧,使得人们觉得似乎M BA成了企业管理的万能钥匙,一些M BA学子也一味地过分高估自己,导致工作中的失败。所以中小企业面对火热的M BA市场,一直态度冷淡且顾虑重重。
中国入世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公平待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聚集和留住人才就是一个让很多中小企业老板颇费思量的问题。深圳海荣金属表面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文胜在谈到企业的用人经历时似乎仍心有余悸。他认为,人才流动已成为中国日益广泛的一个社会话题,且不说中国M BA存在诸多问题,即便中小企业“有幸”聘用到M BA毕业生,他们的大企业就业观也使其很难在中小企业长期驻留,M BA毕业生在中小企业的跳槽率要远远高于大型企业。在深圳这样一个人才高度密集,流通迅速的城市,像他这样的中小企业老板已开始衡量M BA毕业生到底多大程度上可以依赖。人才流失问题是很大的困扰。毕竟这一问题可能带来的损失包括机会成本是没办法准确估计的,中小企业的老板们愿意为此冒险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小企业用人观念要改变
中小企业如何引进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M BA毕业生在中小企业驻足、发展需要众多社会条件甚至社会组织的支持,对于以民企为主的中小企业而言,无论是经营模式、企业规模还是企业家个人素质,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人才观整体局限性较大。有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小企业在管理人员遴选方式上倾向于企业内部培养,只有16%的企业倾向于直接在M BA毕业生中遴选管理人员。这一方面反映出多数企业在用人观念上偏于保守,另一方面反映出M BA毕业生在我国还没有被企业普遍认可。
青海重型机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拥军在提到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老板自身素质偏低这一现象时强调,企业高层管理者管理意识滞后也是制约企业招揽人才的关键因素。要想留住M BA毕业生,企业老板首先要有现代管理理念。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就曾强调过“教育老板”的重要性。所以中小企业老板接受在职M BA培训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国内竞争的加剧,很多中小企业老板似乎已经注意到给人才以充分发展空间的重要性。然而,作为中国中小企业生力军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为家族式,在此模式下如何让骨干人才认识到发展空间的存在并且确信不疑呢?除了体制因素外,还有赖于企业家的智慧和个人魅力。这些都在影响着众多中小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的效率,当然也包括M BA。
看来,中国的中小企业与M BA要实现真正对接,形成完善的人才供需机制,使人才供需良性循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不仅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协调,还依赖于社会众多社会环节的支持,单单靠改变观念,更换定位是远远不够的。毕竟M BA教学系统的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的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2002年9月18日09:37 |
机构相关文章 |
|
|
|
最新资讯 |
|
|